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隆重召开。即日起,本报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宜兴实践”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宜兴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发展新的理念,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就,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长江之南,太湖之畔,宜兴如明珠般镶嵌在长三角。灵动氿水穿城而过,撩开了晨雾。绿树掩映间,一幅全新画卷徐徐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宜兴经济发展脚步铿锵、掷地有声: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产品新服务快速发展,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为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不断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放眼陶都,无论是企业、项目,还是园区,处处彰显大手笔,处处展现新气象。
企业,经得住千锤百炼
2017 年9月21日,上海静安区会德丰国际广场的48楼高朋满座,来自宜兴的民企代表——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心正式揭牌。作为远东跨出国门、走向世界,进行国际战略布局的重要平台,远东上海中心将根据远东控股集团整体战略布局和业务发展,招揽经济、金融、能源领域的高端人才,加速集团“主业+投资”战略布局,提升公司整体实力。
从太湖之滨到黄浦江畔,远东的这一步,水到渠成。这几年,远东“主业+投资”的发展模式效应凸显,截至今年8月31日,集团投资企业数量已达339家,其中实现上市96家,含“新三板”28家、预披露12家。正是这些助力,让远东牢牢占据国内线缆企业的龙头位置,并连续多年稳居中国民企500强。
在升级后转型,发展的步伐会迈得更扎实,路也会越走越宽。远东如此,宜兴的一批规模骨干企业亦是如此。五年间,国信协联建成了全省首个核准的9F级燃机热电联产项目,两台400MW级燃气热电联产机组自2015年投用后,迅速成为公司裂变式发展的新增长极,不仅让协联迈入大型热电企业阵营,还助其一举登上2016年全市对上贡献排行榜的第三名;五年间,灵谷化工相继投入数十亿元,建成了年产170万吨尿素的生产装置。该装置采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气化技术,不仅让灵谷化工成为国内首个成功将该技术运用于2000吨级大型单炉中的企业,还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全市科创荣誉墙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年间,沪宁钢机不断攀登技术“珠峰”,完成了世界最大的500米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钢结构工程建设,其高空曲线滑移及其运输技术均为国际首创,为确保国家重大基础工程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间,雅克科技攻克超低温保温材料技术难关,LNG船用材料的生产将一举打破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得益于这些规模企业的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宜兴工业经济规模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良好趋势,推动着宜兴在全国县域经济竞争中始终有较强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宜兴地区生产总值始终保持稳中有进,从2012年1085.98亿元,到2016年1377.74亿元,增幅达到26.9%;工业总产值从2012年3250.89亿元提升至2016年3510.6亿元,提升了八个百分比。大批宜兴企业在锤炼和转型中大踏步地走向产业高峰,带动全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工业经济利润跃居全国县域经济前列。
项目,撑得起产业脊梁
2012年,全球知名的功能性饮料——红牛落户宜兴,从此这个辨识度超高的小铁罐上有了宜兴“烙印”。2013年项目正式投产后,红牛维他命饮料(江苏)有限公司项目一鼓作气,于2014年上马二期项目。在项目开工仪式上,公司负责人自信地表示:“红牛维他命饮料(江苏)有限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灌装设备,年产能可达30万吨、12亿罐,可实现年销售额近30亿元,重要的是将实现对上贡献4亿元。”经过几年的发展,红牛维他命饮料(江苏)有限公司用实力兑现了它的承诺,不仅连续多年稳居全市“对上贡献第一”,还推动了奥瑞金等项目落户宜兴,为我市绿色饮料产业的兴起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产业强市,离不开项目。作为投资的载体、发展的平台,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不仅是拉动增长、壮大财力、带动就业的重要支撑,也是转变发展方式,重振宜兴产业雄风的关键。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项目为王”理念,明确抓重特大项目就是抓住了经济建设的“牛鼻子”,要求把服务保障项目建设作为“第一重点”,把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难题作为“第一任务”,把事情办好、问题解决作为“第一标准”。在全市上下的合力攻坚下,宜兴投资环境日趋完善,一批重大项目频频“落子”。在工业项目方面,有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帝特律电动汽车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东方环晟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的宜兴丁蜀通用航空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江苏九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这些工业项目进一步推进了新能源、高端动力装备、光电子等新兴产业在宜兴的崛起,为我市经济跨越发展增添了动力。同样,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2012年以来,我市服务业项目建设也是风生水起,相继有万达广场、宜兴八佰伴等大型综合体投入运营,进一步满足了市民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前不久,我市还与北京雅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和谐雅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签约了总投资达210亿元的“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雅达健康生态产业园”项目,该项目不仅是我市有史以来投资体量最大的项目,建成后还将推动宜兴成为全省最优、长三角知名、国内外游客向往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五年发展踏石留印。重大项目建设在宜兴经济发展中留下一连串厚重有力的脚印: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至2017年,全市市定重点项目共计600多个,平均每年100多个,其中工业重点项目400余个、服务业重点项目200余个。五年间,市定重点项目累计总投资约3581亿元,特别是近三年来,分别为753亿元、851亿元和992亿元,呈现出两位数的增幅,项目建设的“虹吸效应”进一步凸显。
园区,扛得起发展大旗
2017 年9月11日,第五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在环科园隆重启幕。数百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会聚宜兴,共话环保产业未来。对于环保界来说,从2013年起,每年在金秋时节赴宜参加环保推进会已成为“固定节目”。五年的历程,不仅让宜兴环保的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也让全国唯一以环保为主题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环科园的名气越发响亮。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园区发展面临新的掣肘: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优势和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优势,对我们形成的“两头挤压”在加剧;外资大规模进入和低成本劳动力相结合的时代基本结束;各类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的硬约束越来越强……面对这样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走在最前沿的园区更要一马当先,汇聚特色产业新势力,扛起全市产业发展的大旗。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产业集聚、特色明显、功能配套、设施完善”为原则,通过多种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园区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产业特色日益显现。担当起国内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重任的环科园,以市场化为导向,让市场来配置创新资源,大力建设技术转化平台,促进中外环保技术交流,已成为了中国环保技术“硅谷”。开发区则瞄准新能源、高端动力机械等高技术领域,推进年产2-3万辆改装车、年产1万辆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及管理系统、年产百万吨车用清洁剂等项目建设,优化区内工业结构,以大建设实现新跨越,以大开放争当先行军。陶瓷产业园主动进军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领域,致力打造功能陶瓷、结构陶瓷产业高地。此外,官林电线电缆、周铁机械装备、万石机电等特色产业,也随着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逐步彰显其产业特色优势,进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盛发展期。
“两园一区”及各地的工业集中区成功吸引了一批好项目、好人才、好载体入驻,有效提升宜兴工业经济的发展质态。截至目前,全市各园区建成科技载体面积已超50万平方米,建成国家级孵化器、省级孵化器近10家,省、无锡市、宜兴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余家,在创新创业路上全程助力护航。
各界声音:
市经信委主任蒋惠清:
过去的五年,宜兴经济受过磨炼、有过挑战,遇到过困难,也取得了成绩,唯一不变的是全市上下想发展、要发展的决心和勇气。五年来,政府有作为,企业有担当,经济有进步。未来五年,我们更要坚定发展信心,持之以恒壮大产业、不遗余力培育企业,为实现经济发展新愿景积蓄不竭动力。
江苏博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宗健:
过去的五年,是企业从无到有的五年,也是我与宜兴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五年。可以说,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公司成长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政府扶持的身影。未来的五年,路已经在脚下,将继续光荣与梦想,承担应尽职责,与宜兴发展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