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催生发展新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宜兴人以大智慧、大勇气,不遗余力地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宜兴特色的发展之路。
从区域功能布局优化,到各板块差别化考核办法的优化;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到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的深入推进;从创新园区建设体制机制,到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多种所有制战略合作……全市各级坚持以深化改革破解难题,用全面创新激发活力,探索实践,勇毅笃行,成功汇聚起推动经济巨轮稳健前行的磅礴动力。
区域调整,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2015年7月21日,我市首个体育产业园——道境·宜兴国际体育产业园项目,落户芳桥街道阳山荡。该项目由开发区与道境(北京)国际体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共融互通的方式,提升阳山荡风景区配套设施,优化芳桥产业结构,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然环境的合理保护和利用。“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优势叠加”——市委、市政府2014年实施开发区、芳桥统筹发展的设想,正逐步变成现实的改革红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进行了数轮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在这一轮轮的调整中,城乡行政构架进一步合理,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在更高起点上优化基层行政构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让园区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持续不断地释放活力,近年来,我市启动了新的园区统筹发展战略。新街街道、高塍镇委托环科园管理,形成“园街一体”“园镇统筹”“一园两制”的特殊机制;屺亭街道、芳桥街道委托开发区管理,形成“区街融合”的发展新局面。通过优化整合,园区和镇、街的发展活力在统筹互动中得到了更充分的释放。
环科园是国内唯一以环保为主题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具有明显的品牌优势、科研优势和政策优势;高塍镇是宜兴的产业重镇、经济强镇,有较强的产业优势、空间优势和企业人才优势。两地的统筹发展,真正整合了双方资源,促进了优势叠加,产生了“1 + 1>2”的聚变效应。目前,环科园统筹发展的区域总体设计规划、控规性详规、城市综合设计及水系规划、低碳规划等专项规划都已完成,一批国字号平台、国际技术对接中心先后建成,通过技术创新与合作,宜兴环保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自2014年开发区与芳桥实施统筹发展后,芳桥站上了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平台,新的高端要素、创新载体、项目资本加速进驻,产业转型和城镇建设的能力、质量和速度大幅提升。依托芳桥的空间、山水和城镇资源,开发区也进一步突破土地空间制约、丰富功能配套,围绕“绿色科技魅力之城”的战略构想,开展区域统筹发展、山水旅游开发等战略性专题研究,高标准编制产业集聚区、高端动力机械产业园、华谊产业园等概念性规划,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得主理查·罗伯茨等一批高端人才也纷纷在开发区投资兴业。
流程再造,行政审批“大提速”
今年4月,我市史上最大规模的外资项目——帝特律电动汽车有限公司通过项目审批备案。以往,仅通过审批就需要一个月时间,但这么大的项目,仅仅用了3天,就通过了项目审批备案,而且还获得了国家鼓励类项目的认定。审批提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市“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新举措。去年10月以来,围绕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全力提高外商投资便利化程度,我市外资准入管理实现了由“逐案审批”到“普遍备案”的转变,企业投资自主权得到提升,新增协议注册外资数据随之出现“井喷”。
行政审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围绕“审批最快、服务最优”的目标,在行政审批制度上大胆创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先后编制完成了行政权力事项目录、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等5张清单,取消了175项行政审批事项,并探索实施了并联审批等创新工作,确保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也让办事群众更省心。
为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水平,破解行政审批时间长、盖章多、中介多、收费多、材料多等痛点,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再次吹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号角,围绕“3550”改革目标,制定出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网建设、“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等一揽子意见,全面推广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全程代办等办法,积极推进开发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行政审批提速增效明显。
随着绿色通道、并联审批等一批创新制度的高效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政务改革的全面落实,宜兴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更加温暖、更加优越。目前,我市已全面梳理出首批88项“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本月底,80%的审批服务事项有望实现“网上办”。
疏堵结合,构建绿色金融模式
2017年5月31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暨宜兴官林小微企业融资项目签约会在官林镇举行。此次活动是无锡银监分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首次进乡镇,送金融服务下基层、送信贷资金到企业,有针对性地化解官林镇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实体经济发展排忧解难。签约会上,官林镇共有94家企业和25家在宜的银行金融机构签约,总授信额度达8.43亿元。
为给企业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我市大力推动银企合作,积极对上争取,为企业转贷续贷、稳存量扩增量、协调银企个案营造积极氛围。同时,还组织举办了一系列的政银企互动活动,增强金融机构对我市发展的信心,促进我市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尤其是2015年8月9日,金融支持无锡转型发展政银企合作恳谈会在我市召开。会上,中国银行无锡分行等22家金融机构,与我市的江苏江润铜业有限公司等144家企业,签订了高达119亿元的授信额度合作协议。今年上半年,我市又专门出台《关于2017年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办法》《宜兴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专项评议方案》等文件,从银行业务指标和行风专项评议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导向。其中,考核与全市综合评先挂钩,考核结果将在全市通报,并与又好又快发展政策兑现,与政府平台融资、政府项目投资等挂钩。此举有效激励了相关机构,让他们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助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在积极拓展渠道,引入更多金融“活水”,为实体经济发展“解渴”的同时,我市还坚持“严”字当头,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织就维护金融生态环境的“ 金钟罩”。为了做好金融协调服务工作,我市成立了市金融协调服务领导小组、企业债务金融危机协调处置办公室,各板块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专人专职抓好本辖区各类出险关停企业的处置工作。为了强化依法处置工作,我市还建立了与属地党委政府的联动工作机制,全面梳理各类出险关停企业,逐一导入依法处置渠道。针对恶意逃废债务、非法集资、虚假破产等违法犯罪问题增多的实际,市委、市政府专题部署开展预防和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专项行动,依法从快从严打击经济金融领域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据不完全统计,仅从去年底至今,我市就已立案查处案件56起,挽回经济损失2亿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