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苏州 > 文字新闻
将创新融入常熟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09  来源: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  发布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9月25日,从常熟走出去的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终身教授孟立秋第一次在家乡为“父老乡亲”作了一场题为《在变化创新中求生存》的讲座。 记者 借此机会采访了孟立秋教授。

  谈常熟离乡千里情难忘

  讲座一开场,孟立秋就讲述了在他乡的一次经历。那是去年5月的一天,她刚刚到美国哈佛大学,准备度过自己的学术休假。走出房间,她任意找了条小路寻找吃饭的地方,谁知道遇到的第一家饭馆就叫“Changshu”。她又惊又喜地走进饭馆,找了个服务员就问,“你们这家饭店为什么叫‘Changshu’”?服务员被她问得一头雾水,她才想起,到餐馆第一要务应当是点餐。后来她了解到,这家餐馆的创始人的确是常熟人,但现在由广东人经营着,而且现在这个以“changshu”命名的餐馆已经是连锁店了。这让她不由得感慨,家乡人民特别愿意接近文化,连开餐馆也要选在哈佛。

  孟立秋对家乡的情感是一种无需言语的深情,是一份无需提醒的自觉。现在,无论是参与跟中国有关的智囊活动,还是科技交流,她时不时会推介自己的家乡。她有很多学生已经来过常熟,对常熟有了感性认识,一旦找到对口合作的机会,都很乐意来到常熟。

  谈创新亦静亦动方能制胜

  对比美国和德国,孟立秋分析了当今中国在创新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她说,站在国外看国内,看到的中国创新的特点是政府号召力很强,硬件发展速度很快,而且中国人学习勤奋,但也存在喜欢“弯道超车”、高端产品“缺芯少魂”、企业关心营销额高于客户信任度、高等教育有“数量枪毙质量”的趋势等问题。针对这些优缺点,孟立秋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立足城市谈创新,孟立秋认为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创新路径。对常熟而言,定位肯定跟北上广不太一样。在特色上下功夫,用知识带动创新创业,应当是比较好的路子。

  立足个人谈创新,孟立秋指出,大家不应畏惧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但必须看到,就业市场中对应中级技能的很多职业将被机器和软件取代,缺乏技能的弱势群体将会进一步走向社会边缘。正如德国目前萎缩最严重的三大行业是纺织、陶瓷和玻璃制造业,发展势头最旺的是信息业、创意设计、企业领导和咨询三大行业,市民应当及时应对。

  在创新大潮下,常熟应当何去何从?孟立秋在报告会上分享了一张龟兔合为一体的照片,寓意“亦静亦动”。她说,常熟应当凝练现有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提高创新力。“在不变中求变,在变化中求淡定,既要像乌龟一样有长久的积累和知识的凝练,因为强大的知识支撑会给我们一种方向感;又要像小兔子一样保持机敏和警觉,要迎着光明和世界大势迅速反应,同时做出自己的原创产品,迎接世界挑战。”

  谈人才打破格局求转变

  在孟立秋心目中,常熟一直是个宜居城市。“常熟人不太像浙江人那样有做生意的念头,因为大家安居乐业,过上了小康的日子。但在世界大潮的推动下,大家实际上是进入了一种不进则退的状态,所以必须打破安于现状的格局。”孟立秋说,常熟理工学院为常熟未来发展储备知识型劳动大军。常熟的政企学届协同创新,制造出一种适合人居,或者工作生活的环境。常熟应当吸引外来的年轻人才来创业,而不是颐养天年,这是一个本质上的变化。常熟应当更加关注人才的多元化,应当走向世界。在这方面,她希望能够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关于招才引智,孟立秋建议常熟要有更博大的胸怀,既要善于欢迎,又要善于欢送。她说,相比一线城市,常熟有一些人才上的劣势,比如人才引来了,不久又跳槽了,当地觉得很委屈。“但其实换个思路,我们应当为这些人才高兴,相信某一天他还会想到常熟对他的好,他会回馈常熟老百姓对他的信任。就像硅谷的开放型创新环境,从欢送文化开始,最后以前的校友都会回过头来为他们献计献策,这也是一种创新的内容,人才在企业外,依然可以为你作贡献。”同时,孟立秋希望常熟能注重吸纳真正优秀、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具有示范作用,他来了必然会引来他的学生,以及和他旗鼓相当的其他人才。

  常熟是一座人文底蕴深厚的城市,孟立秋在这里接受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基础教育,这为她后来的深造奠定了基础。她感谢家乡人民的关怀,希望家乡能保持优良传统,继续崇尚文化、崇尚知识,在教育中发挥人性至善,在创新中让城市更加朝气蓬勃。

上一条:“机器换人”换出效益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