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学生,收到了国际航空联合会颁发的新世界纪录认证函。今年国庆期间,他们自行研发、生产、制造的“冯如三号”创下了25—100公斤级油动无人机续航时间的世界纪录——30小时6分42秒,为新中国70华诞献上一份特别的礼物。当天,来自国际航空联合会(FAI)的观察员现场确认了飞行时间以及飞行活动的有效性,该纪录将获得国际航空联合会的正式批准。
让人意外和惊喜的是,这群纪录的创造者,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学院、冯如书院和北京学院的大一、大二本科生,刚迈入校门,就创下世界纪录。
课堂以外的实践生活
“冯如三号”无人机采用常规布局,翼展长度约10米,整体为黑色,在尾翼印有鲜亮的五星红旗。机身较短,像潜水艇,为流线型,全机由高强复合材料制成,后置螺旋桨。无人机加满燃料后总重量为75.44千克。
此次创下纪录的飞行活动,在国家体育总局安阳航空运动学校举行。飞机在学校上空300米高度盘旋飞行,在飞行期间不允许加油。在既定的油量上,“冯如三号”在同等重量和动力类型的无人机中创造了续航时间的世界纪录,表现出在测绘和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为了满足对无人机性能的要求,无论是从总体设计还是细节研究,都需要学生们坚持技术创新、反复实践和艰苦工作。窗外灯火阑珊,教室里的争论兴致盎然,那是队员们在确定参数;深夜的车间里,不顾蚊虫叮咬,队员们专心于发动机的试验,仔细测试每一个零件,用心选择每一个螺钉,精心计划每一个步骤。
“这个飞机是由很多细节与经验作为支撑的,更大的工程也同样如此。但这些知识我们无法从课本中直接学会,必须踏踏实实地做,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有深刻的体会。”小组成员付宁感慨。
世界纪录并不是终点
2018年10月,冯如书院第一期科创营成立,来自冯如书院、北京学院的33个本科一、二年级的学生,开始了“冯如三号”的制作。
在“冯如三号”设计之初,北航的学生们就以世界纪录为目标,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致敬中国航空暨冯如首飞110周年。
“30小时6分42秒,这个数字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整个过程中,我们组盯了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经历了起飞、低温和降落这三个最关键的时刻,飞机转速缸温出现最后的波动时,大家都紧张起来了,进行降落操作的我更是无比紧张。”队长张益铨感慨,飞机落地的一瞬间,他和队员们抱在一起,除了开心,更多的,是紧张了3个月、期盼了1年之后内心的释然。
“通过致敬航空前辈的创纪录飞行活动,加深青年学子对空天报国情怀的理解,有效锻炼了沟通和表达能力,深刻地感悟了团队合作精神。”北航冯如学院院长杨超表示。
此次活动指导教师、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讲师王耀坤表示,他们还将继续组织训练营在“冯如三号”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便适用于森林火灾的长时间监控、电线巡线等不同的现实场景。“我们不是只为了破纪录而破纪录,我们要把这些研发出来的技术应用到现实中去,做些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