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淮南 > 文字新闻
“工业强市”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发布时间:2019-10-23  来源:淮南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

  淮南,现代化新型能源基地,素有“华东工业粮仓”“能源之都”的美誉。

  当前,长三角地区每用4吨煤,就有1吨来自淮南;上海市每用6度电,就有1度来自淮南。伴随着中安联合煤化工建成投产,实现了淮南煤炭由燃料向原料的“关键一跳”,亮出煤炭深加工与清洁利用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业经济走出了一条从“地下”到“地上”的嬗变之路,工业发展质效双升,驶入转型提速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业脊梁更加坚挺

  70年来,淮南主攻工业号角嘹亮、步伐稳健,工业经济定海神针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全市工业快速增长,总量规模、经济效益、发展贡献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工业总量扩大。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68户,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为1157.1亿元,按现价计算,是1949年的4258.7倍。

  经济贡献提高。197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3%,到2010年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64.3%。进入经济新常态后,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生产能力攀升。全市共有18对现代化矿井,6座大型发电厂,已建成两条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淮浙煤电、淮沪煤电实现了淮南市向先进发达地区直接输送能源。

  经济效益提升。1980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008万元,到2018年利润总额增至58.5亿元;1980年全市工业企业上缴税金5735万元,2018年达到129.3亿元,是全市财税收入增长的主力军。

  转型发展成效明显,工业筋骨更加强健

  1978年以来,随着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淮南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积极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工业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制造业是工业发展的“定盘星”,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制造业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城市强。近年来,我市“制造强市”奏强音,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非煤电产业完成工业投资228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2.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6.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9.6%。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步伐加快,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同工业生产融合,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目前,我市7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7个。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工业动能更加多元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工业版图亮点频现:

  新型煤化工领域,项目总投资267亿元的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打通全流程;装备制造领域,煤矿机械、盾构机、消防灭火侦查机器人、涂装板材、陕汽重卡等优势产品畅销国内外,新光神生产的航空航天专用特种线缆,成功应用于“风云一号”、“嫦娥一号”卫星及“神六”、“神七”载人航天飞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建成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一期、国家煤化工检测检验中心、江淮云产业平台、智慧谷、大数据展示中心等5个大数据产业重点项目;建材领域,石灰石、大理石、煤矸石、粉煤灰等建筑工业资源丰富,目前我市从事利用煤系固废物作为原材料生产建筑材料且手续齐备证件齐全的企业有26家,已形成砖、板、块等各类新型墙体材料生产能力30亿块(折标砖)。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现代煤化工、高端金属制造、陕汽及其配套、大数据、煤电固废综合利用五大百亿产业正在加快推进。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工业后劲更加充足

  我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2018年,全市共有私营企业39847户,个体工商户14.47万户,各类市场主体19.42万户。我市实施培育规上工业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72家,居全省第三。

  企业贡献持续加大。2018年,全市中小企业纳税74.5亿元,贡献全市税收的50%以上,吸纳全市从业人员的90%以上;规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以上。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0.8亿元,同比增长26.9%。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8户,已成为引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主力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新引擎。

上一条:改革创新调结构 振兴乡村富农民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