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工作者是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以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路人、排头兵和主力军。南岸有众多科技工作者,他们坚守不同岗位默默奉献,从新产品的研发到投产,从新技术的测试到应用,每一步都是对未知的挑战,都是向更高科学高峰的攀登。正是这些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南岸区的科技创新事业得到持续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科技为生活带来的质变。
向科技工作者致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具有硬核实力的南岸科技工作者代表。
暖通技术专家 骆名文
骆名文,正高级工程师,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他长年从事暖通空调技术及产品开发,带领团队开发的“水平对置磁悬浮变频离心压缩机技术研究及应用”“高效磁悬浮变频离心式冰蓄冷双工况机组”“高效高可靠机电控一体化磁悬浮变频离心机组”等6项技术被两院院士专家团队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所从事的产品开发品类均居于行业前列。
作为技术领域带头人,骆名文承担了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项目1项、中英政府间合作项目1项、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电网重点项目1项,以及美的集团内部多项T类及A类项目,经费超1亿元。他是重庆市鸿雁计划A类人才,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日内瓦发明金奖等众多奖项。
为更好地传授专业知识,骆名文出版过专著2部。他申请的专利超过100项,授权发明专利32项,其中海外专利7项。他主编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0项、团体标准6项,是美的集团科技明星、十大发明人。2020年初,骆名文活跃在抗疫一线,将自己主导开发的空气能热泵热水器、机房空调等产品免费捐赠给武汉雷神山等医院,为抗击新冠疫情作出了贡献。
交通安全专家 俞山川
俞山川,正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数字交通与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他重点从事交通安全研究工作,主持研发的“基于数据驱动的高速公路主动交通管控系统”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的车态检测机器视觉和轨迹还原技术、密集互通段智慧扩容及管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相关技术近五年在全国实现转化2927万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9亿元,社会间接经济效益超30亿元每年,有力支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助推交通强国、新基建重大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
俞山川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作为技术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项。他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以主要编制人员颁布了重庆市地方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数据融合规范》;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重庆市优秀勘察设计奖三等奖1项。
作为核心技术研发人员,俞山川参与了港珠澳大桥和海底隧道安全运营技术保障课题,并作为负责人主持异常驾驶行为感知等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的研发工作,保障世纪工程运营安全。
生态研究专家 张先炳
张先炳,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大学长江上游航道生态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执行主任。围绕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水生环境修复及新水沙条件下鱼类的生态适应理论方面开展原型观测与科学研究工作。作为核心成员,他积极筹建了“长江上游航道生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其“黄金航道开发与河流生态保护协同的理论与方法体系”荣登2020年度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榜单。
作为核心发明人,张先炳申请、授权发明专利28项,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自然基金项目1项、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研发课题10余项。他累计发表科技论文28篇,其中在SCI一区且影响因子级别10以上的论文4篇,含自然指数期刊论文1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水运行业建设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一级学会以上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6次。
张先炳研发的漂流性鱼卵物理模型、漂流性鱼卵漂流及预报方法、长江上游人工鱼巢制作方法等成果在航道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应用,为鱼类资源的恢复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并得到了航道建设单位、渔业主管部门及生态保护部门的高度认可。
化学科普达人 邹晓川
邹晓川,教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专业负责人。他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向公众宣传普及化学相关知识。邹晓川曾深度参与全国科普日、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引导化学、药学、农学以及传播学等学科优势师资力量,近三年组织参加70余场科普活动,直接服务基层群众5500余人,间接辐射超10万人。
以自营科普公众号“化学与安全常识”为载体,邹晓川整合开发化学、药学、食品、农学以及人工智能、传播学等学科科普资源,结合重庆特色文化,自发撰写科普推文,打造了“渝记现鸳鸯,探寻真底料”等特色科普视频,公众号月均阅读量超1万次。
邹晓川立足南岸,以青少年科技教育和乡村振兴服务为抓手,科普服务范围辐射黔江、潼南、璧山、石柱等多个区县,通过科普剧、科普报告、微视频、展板、游戏互动以及化学实验秀等形式组织开展覆盖广大青少年的科技实践活动,为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埋下兴趣的种子。他的代表科普作品有:熔岩灯等化学趣味实验、DIY化学分子式、显微下的世界、中药材识别大比拼、机器狗互动等。
此外,邹晓川还在各涉农区县及乡镇开展蔬菜栽培技术、黄连种植技术、肉牛规模化养殖技术等培训活动40余场,为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