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产值冲2.5个亿,平均每年保持增量30%到50%,5年之内上市!”在位于海西镇的温州鸿锐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内,董事长宋其棉结束本季度工作部署会,匆匆赶来。说到今后的发展布局,他满怀希冀。
从创业之初的传统汽配小作坊,发展到现在拥有600余人的企业,产品也从原来的单一塑料滤清器,拓展到涵盖滤清器、顶胶、灯三大类、八千余款产品。如今的鸿锐,称得上海西镇的“头部”企业之一。
纵观该公司的发展历程,并没有跌宕的大起大落,而是呈现稳步上扬趋势,其动力来自哪里?“没有发展不好的行业,只要你的产品足够好。”这是宋其棉给出的答案。
品质赢得市场
走进该公司,有序、整洁的生产车间内,地面一尘不染,机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模具区的数十个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形形色色的模具,生产线上的工人有序忙碌着,数据监测人员不时穿梭在设备之间查看,盖板、滤芯等零配件通过生产线快速传递……
“一个滤清器从成型到出厂,要经过至少十几道程序的监测,而有些零件尽管售价只有几元钱,也一样要经过层层把关。”从压力脉冲性能试验到流量阻力、颗粒效率、容尘量测试,从滤纸耐破度测试到疲劳试验,在以国家级标准为目标打造的实验室内,一台台崭新的设备正在高效运作着。“每一个新品的投放,都是从小到大的过程,和企业发展是一样的,要得到认可赢得用户,质量是根本。”
对产品的把控是刻在鸿锐基因里的坚持。工人出生的宋其棉18岁在汽配厂做工,20出头和工友发现塑料滤清器的商机,从一开始做代加工,慢慢开始自主生产,产品从单一的汽油滤逐步覆盖“四滤”,以“做滤清器市场的佼佼者”为目标,鸿锐不断以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在国外市场扎稳脚跟。
2016年,积淀了多年经验的鸿锐终于迎来井喷式发展。产值翻倍的同时,产品也得到美国和欧洲等地汽车售后市场“巨头”的认可。这让公司有了“两条腿”走路的底气,随后便在国内注册“索加曼”品牌,同时也打开了国内汽车售后十大连锁品牌的市场。
创新占领先机
品质的打磨归根结底离不开自主创新和研发。
“人才和技术都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企业才有主动权。”这是宋其棉自2006年创业至今没有变过的理念,也是他认为企业能在偌大的市场“分一杯羹”的秘诀。“汽配市场生产工艺其实很透明,靠的就是先走一步。”而这一步能否迈出去,并迈得稳,除了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还要取决于背后研发团队是否给力,这也是他一直十分重视研发团队组建的原因。“以滤清器为例,一项指标的改变,就能改变滤纸的过滤直径,从而改变产品的性能。”
在轰鸣的生产车间,绿色的地坪反射着阳光。“以前一条生产线上的人手是现在的四倍。”鸿锐公司技术部经理王利君随手拿起从螺杆机上应声落下的金属圆板,一边心生感慨道,“以前,三个技工一天只能生产万把个这样的盖板,现在,一个普工在不加班的情况下,就能生产十多万个,这就是技术的魅力。”
作为在汽配行业钻研了近20来年的资深“技工”,王利君现在每天带领着研发团队忙碌于产品设计和迭代升级。他说,技术部门是企业最“烧钱”的部门,但是公司对于产品研发和先进设备的购置从来不“吝啬”。他指着正在运转的设备说,“这条低温电泳涂装设备生产线,是目前国内汽配公司里为数不多的一条。”低温电泳漆能将盐雾测试结果从72小时提升至720小时,极大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当市面上普遍的机油滤清器使用寿命还在三五千公里的时候,鸿锐的机油滤清器已经能“扛住”一万公里,在精准度和使用时间上进行了双提升。
“多条腿”跑来发展
“四滤”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已足够“扛打”后,“爱折腾”的宋其棉开始将目光对准跨领域的顶胶市场。“单一市场是很有限的,企业要不断壮大,就要多赛道并进。”2021年,他的企业又迈进“灯”的领域,开启“多条腿走路”的新纪元。
80000余平方米的厂房早已不是最初200平方米的小厂能够同日而语的了。但是,不变的是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我们在这个领域才刚刚起步,今后才是真正大展拳脚的时候。”在这个“朝阳领域”,他坚信,好品质是赢得大市场的根本。目前,该公司滤清器、顶胶、灯三大门类各有属于自己的研发队伍,且在广州也有实验室。同时,该公司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占到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左右,让他们有底气也有实力实现每年研发一至两个种类新产品的目标。
目前,鸿锐研发的产品适用于市场上99%的车型。宋其棉说:“我敢说,我们产品今儿同行比起来,种类和性价比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面对激烈的竞争,想要始终保持发展的势头,他认为,既要坚持走得快人一步,又要坚持“多条腿”走路,还要走得稳健。产品要跟得上市场变化,又要顾得上市场需求,还要保证品质绝佳,企业才能立稳脚跟,发展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