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百年双桥。一桥呈方,一桥显圆。方以表法,圆以示德……”在“中国第一水乡”昆山周庄,传唱着一首《双桥赋》童谣。世德桥和永安桥两桥相连,合称“双桥”,桥洞一圆一方,像一把钥匙,记录着数百年的斗转星移,传递着先民们“方圆有致”的处世之道。
昆山,一座被水滋养、处处可寻见桥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昆山架起一座座致富桥、连心桥、聚力桥,闯出了全国闻名的“昆山之路”,在万顷平畴上挺起了中国县域经济“第一高峰”,连续18年登顶全国百强县之首。
如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深深浸润着昆山这片土地。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实践越来越广泛,形成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制度机制和宝贵经验,结出许多惠民硕果,也更深融入昆山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来自昆山的经验。
百年来,周庄人“吃讲茶”的习俗代代沿袭,“饮茶议事”成为小镇居民的传统,如今“人大代表之家”在茶馆里设立。
古朴的茶馆里,江苏省人大代表、船娘吴娟已是常客。她常常与乡亲们一边喝茶、一边为国家立法工作建言献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意见征求时,他们归纳、梳理了104条意见建议,其中有21条被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认可采纳,“她”的权益从此得到更好保障。
“以前大家觉得立法高高在上,现在一边吃茶、一边为立法工作提意见。”在吴娟看来,基层群众最“原汁原味”的声音能直通国家立法机关,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
让吴娟和乡亲们感受到满满的“福气”,得益于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2020年8月6日,江苏省首家“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揭牌,国家立法“直通车”开上了“昆山之路”。
江苏省首家、全国33个基层联系点单位之一,缘何落地昆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在《人民至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昆山实践》一书中提到,昆山基层立法信息联系点工作发展的内生动力,源于昆山开拓创新走出来的“昆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人民共同奋斗、励精图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书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昆山篇章。新时代新征程,全过程人民民主必将为昆山发展注入新的不竭动能。
改革开放之初,昆山是典型的农业县,在苏州6个县区中排名垫底,被称为“小六子”。穷则思变,当时的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谋发展”是民心所向,闯出一条发展新路是群众共识。此后,历届领导班子广聚民智民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正是有了民意基础深厚 的社会共识,昆山成功实现“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大转强”的历史跨越。
回顾昆山历史,民主不仅凝聚起昆山谋发展的改革共识,还激发了促发展的无穷力量。从1984年自费办开发区,到上世纪90年代全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封关运作,再到2013年以来相继获批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昆山市金融支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昆山不等不靠、自我加压,充分展现了昆山干部群众顺应潮流、敢想敢试、求新求变的活力和担当,也推动昆山始终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同时,昆山是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台商台胞融入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长期以来,昆山推出“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打造台商台企投资创业的“首选地”,组织座谈会、推进会让台胞积极参与立法建议,反映台商台胞声音……可以说,扎根昆山土壤的民主实践,本身就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续写昆山与台商台胞“双向奔赴”的精彩篇章。
“新昆山人”张先锋是昆山花桥社工站的副站长,也是立法联系点信息员。平时,张先锋奔走于社区楼栋之间,做公益的同时,负责从社区居民处收集立法意见并汇总提交给基层立法联系点。
“不管公益还是立法,都是靠扎扎实实走出来的。”在昆山生活17年的张先锋颇为健谈。在他看来,社区聚集了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他们都是民意征集对象,这样得来的意见建议有广泛代表性。如今,在昆山,越来越多的“张先锋”们加入了立法信息员的队伍,无数个扎实的脚印联结汇通。
近年来,立法建议收集工作出现了什么变化?对此,同为立法联系点信息员的徐焕深有感触。徐焕是锦溪镇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对法律感兴趣的他还函授学习了苏州大学法学专业。成为信息员后,他先后参与10多部法律草案立法征询任务,2条建议被国家立法机关采纳。“3年前,我们进社区、企业、学校,走上田间地头,向大家征求立法意见,老百姓参与感没有那么强烈,如今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徐焕笑着说,“老百姓的意见被立法联系点收集、被立法机关采纳,这就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不仅把听取民意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基层,还借助专业智囊“外脑”促进立法工作优势互补。上海市金茂(昆山)律师事务所的胡秀玲,就是其中的“外脑”之一。
“感谢你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贡献了昆山的智慧。”10月12日,胡秀玲收到了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人员姜星送来的第200号感谢信。作为一名主攻行政法的律师,胡秀玲提出的“建议要考虑各地司法局作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特殊性,对该类行政复议案件的管辖作出特别规定”被认可采纳。“这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髓,它不是摆设,不是口号,是用来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胡秀玲激动地说。
不管是基层立法信息员还是专业智囊“外脑”,他们的故事是昆山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而昆山与立法的故事还远不止于此。3年多来,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步履坚定、成绩斐然:累计参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48部法律草案征询意见工作,提交意见建议2485条,209条意见建议被吸收认可采纳。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辗转反侧思考、废寝忘食加班、深入基层沟通……筹备运行“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种种艰辛,都深深地刻在昆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武军的心里。
“昆山确立了‘一年强基础、三年创品牌、五年争标兵’的总体目标。打造基层立法联系点昆山‘双桥’品牌,建强立法信息联络站和立法信息采集点两大基层阵地。”作为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最初组建者之一,俞武军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它的“出生”和“成长”。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探索实践,如今已然根系深远、枝繁叶茂——在昆山范围内设立了包括人大代表之家、社区综治网格、台资企业协会等在内的22个立法信息联络站与1857个立法信息采集点,并借助新媒体资源,打造网上阵地,将联系“点”扩大成“面”,为最高立法机关提供“原始生态,多屏互动”的网络民意收集渠道。
昆山三宝(昆石、并蒂莲、琼花)交相辉映、科技感满满的机器人互动讲解、氤氲着浓厚“江南韵味”的互动体验区……走进昆山市政府南广场科博馆一楼东侧,仿佛进入了一个“可观、可感、可互动”的文化空间。这是刚刚建成的昆山全过程人民民主宣教实践基地,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与西侧的昆山市人大代表之家、宪法公园共同构建起线上线下、室内室外、互动体验、综合感知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宣教场所,立体展示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成效。
立足昆山实际,聚焦作用发挥,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探索“365”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工作网络、拓宽民主渠道、丰富形式内容,点上聚力、面上拓展、质上提升,努力打造国家立法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之桥、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法治建设的聚力之桥。
“如何让爱国主义教育走进乡村、走到田间地头?这方面的内容我觉得还可以更丰富、更明确”“我们自己的村民自治章程,也应当体现出爱国主义的内容”……
今年7月26日,在昆山淀山湖镇晟泰村,昆山市人大常委会以“五村九联”的形式,广泛征求各界人士对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的意见和建议。会上,来自沪、昆两地乡村一线的人大代表、干部群众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对该草案提出建议,原汁原味表达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诉求。
“五村九联”是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村富民”为主要抓手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型村级合作平台。作为“外援”,上海市青浦区天恩桥村首次参与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活动。“五村共饮一湖水,在很多方面都会互相帮助扶持,但是跨区域的基层立法联系活动,我还是第一次参与。这让我感到,立法意见征集工作也可以融入到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天恩桥村党总支副书记高武俊说。
通过这次征询,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征询触角在村级层面走出昆山,既拓展了立法征询常态化融入“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新路径,为村民的法治诉求“精准画像”,也探索了征询工作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开展的新方式。
这正是昆山基层立法联系点敢于创新、扩大“国字号”立法直通车覆盖面的生动实践。作为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昆山凝心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昆山基层立法联系工作同样靠前一步、做深一层,努力为国家立法作出贡献。
例如,“昆台融合”是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标签,早在2018年,昆山就依托台商发展优势,积极争取《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省级立法并主动承担立法起草调研和协调工作。2021年1月1日,《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成为江苏省人大为县级市特定区域的首次立法。近年来,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昆山发挥台企台商台胞集聚优势,在台协会设立基层立法信息联络站,在相关法律草案征询意见的过程中,专题召开台资企业座谈会,邀请台商台胞一同参与民主立法、体验开门立法。
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昆山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脚步从未停歇,也将继续向前。“昆山将继续推动‘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网络,广泛收集民意,高质量完成国家立法征询任务,争当全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标杆。同时,将用心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全力普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为昆山全力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县域典范贡献力量。”昆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仁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