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苏州瀚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大连理工常熟研究院合作开展胶黏剂项目,通过研究院这个平台为高校与企业对接提供精准服务,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近几年,研究院通过组织产学研对接会以及直接走访企业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需求信息,为地方企业开展高效精准技术服务和人才引进服务。
大连理工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以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析测试中心为技术依托,由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与常熟市滨江城市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创建的科创公司,2010年8月在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
“经过前三年的磨合期,我们把发展理念转向材料和精密制造,近两年开始在产业合作方面考虑自身生存和服务地方企业的方式。”大连理工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郑玉斌表示,在现在大学研究院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如何找准定位、通过对地方企业的科技服务和扶持来产生效益,这种回馈才是研究院长久发展的正确方式。
在地方建立研究院是让高校和地方企业在零接触的前提下,借助研究院平台实现高校为企业提供零距离精准服务的目标。“科技成果到地方转化实际是有距离的,转移过程中往往存在两边信息不对称、了解得不深、跟踪得不彻底的天然壁垒,由此导致企业的合作热情大大降低。”郑玉斌表示,基于这样的原因,研究院针对企业的特殊需求和特殊目的进行准确的定位服务,从而缩短两边的磨合期,使服务能更快更好地实施,此外,精准定位也是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提出不同的服务方式和策略。
精准服务在服务地方的时候要考虑到企业规模不同,相应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的侧重点也不同,大连理工常熟研究院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服务手段和方式。一年前,主要生产特种高分子材料的苏州瀚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和研究院合作,研究院提供给企业急需的人才和技术平台,并且让企业员工参与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进行协同开发。“一般情况下让高校老师进企业对他们来说没有归属感,相反,让企业员工参与协同开发能更好地激发起高校老师研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郑玉斌说,目前这种模式已经成功两三家。
在今年大连理工常熟研究院和苏州瀚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胶黏剂项目中,2千克级别的小试已经得到客户的满意答复,目前正在逐步开发20千克级别实验室规模的中试,样品正在等待客户的反馈。苏州瀚海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郭超说:“和研究院的合作相当于给我们企业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利用研究院强大的后备资源,通过技术综合利用,帮助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加快新产品的推进速度,让产品更快地走向市场。”
对于苏州瀚海科技有限公司这样还处于成长初期、急需大量技术支撑的企业,研究院采取的是协同开发的模式,而对于在行业领域里比较有影响的龙头企业,研究院还能为这类企业提供前瞻性的未来规划。中利科技集团是本地的龙头企业,自己有研发中心,但他们缺少行业的高度,研究院就在国际品牌创建、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为他们做专利群的设计。目前研究院准备在专业领域引入一批高水平的专家、教授和院士,为本地龙头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今年研究院与中利科技集团联合申报了院士工作站,该项目已获苏州市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