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期待通过这次培训活动,认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朋友们,大家在学习中互相进步、在交流中共同成长。”4日,在浙江金华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来自湖南石门的土家族学生覃汝兴说。
当日,浙江省各族群众互嵌式交流计划——金华(永康)“之江同心·石榴红 东迁西归促共富”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该校举行,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百余名各族学生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除茶艺、艺术剪纸、园艺布景、中式美食等技能课程外,还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高新技术企业实训等课程,增进各族学生对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中华传统文化、地方发展历程与新貌的了解。
永康五金产业久负盛名,是全国闻名的中国五金之都、门都、口杯之都、电动工具之都、休闲运动车之都、家居清洁用品之都和炊具之都,当地五金产业集群被评为“全国百佳产业集群”。发达的产业基础,凝聚了来自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务工者。
永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东明介绍说,永康是浙江全省民族工作重点县(市、区)之一,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3.8余万人,48个民族成份。
在建设“世界五金之都”背景下,永康聚焦东西资源差异,创新推行了“东迁西归”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东迁”主要是让中西部地区的学生来到永康,接受更高质量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掌握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西归”则是通过西归返乡人才服务行动,鼓励一部分学到技术的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吴东明介绍说,当地“东迁西归”模式的推行每年将为西部解决高质量就业3000人至5000人,培训产业工人7000人次以上,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就业薪资有望增收3000元至5000元。
事实上,“东迁西归”模式有力促进了各族青年的交往交流交融:目前,永康已与云、贵、川、皖、赣5省份8所中西部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完成东西联合招生1800余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少数民族。同时,永康原本就有大批在当地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培养了大批产业工人。
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钟宝介绍说,在校就读的许多中西部学子毕业后,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成功创业,反哺家乡。“当年学校机电导生班的10位江西籍学生中,有8位自主创业成功,成为企业主或者公司高管,2位同学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希望同学们以此为契机,在培训活动中努力学习知识,修养品格,加强交流,增进友谊,当好中西部地区与浙江交流交往的桥梁纽带。”中共金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朱鹏说。
此前国家民委提出的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指出,要扭住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落地见效。其中包括,加强东西对接,要纳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推动东西部政府部门之间、市场主体之间、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进行对接。
创新推行“东迁西归”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永康,成为率先探索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地区之一。
“金华市率先启动‘之江同心·石榴红 东迁西归促共富’培训活动,是推动东西部协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探索,是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率先尝试。”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金伟说。
金伟表示,此次培训的目的,就是提升广大青年学生就业创业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带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实现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