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也要求,着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是指那些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对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农民的职业化程度普遍不高。”互联网农技知识平台天天学农创始人赵广表示,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7年,而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超过10年,大部分已达到中专或普通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接受了良好的高等职业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升级步伐加快,土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农业种植的规模化持续提升,经济作物利润总值已达近万亿元,各地积极优化种植结构,许多外出务工农民工纷纷返乡创业。“农资升级,劳动力升级,基础设施升级等都在推动广大农业从业人员从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赵广表示。
面对消费升级带来的巨大机遇,许多农民迫切希望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品牌打造和营销技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但是却面临“学习难”和“没内容”的困扰,农业教育成为最大痛点。赵广说,调查显示,超过85%的农民有意愿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但是他们能够接触到的农技内容较为缺乏,市面上虽然也有许多关于农技知识的书本,但其中的内容却更适合农业专业相关的大学生进行学习。专家少、渠道分散、教育质量差,供需矛盾亟待解决。
伴随互联网在我国广大农村快速普及,互联网农业教育日益成为广大农民学习先进农业技术,获取农产品营销方法和渠道,掌握国家相关政策的重要途径,包括许多种粮大户和新型职业农民在内的许多农业从业人员都主动自愿付费学习。
“以天天学农为例,我们围绕‘农技’和‘农商’两条主线,开发了上百个门类,数千门课程,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签约数超500人,服务农民用户已达100万人,付费率超过20%,月活用户超过50%,完课率达到87%,课程总节数超过2000节。”赵广说。(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