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简称“荣事达集团”)近年来搭建“老品牌+新创客”的双创平台,一批创客团队在该平台支持下,仅用三四年时间便发展壮大,销售收入突破亿元。该平台已聚集创客团队和小微企业160余家,创业项目100%存活。创业人士反映,品牌号召力是企业初创期急需的稀缺资源,希望有更多地方政府梳理手中的国资老品牌,搭建双创平台,盘活这一存量资产,这样既能为创客赋能,也能让老字号涅槃重生,达到共赢。
160余个创业项目 存活率100%
第一年3千万元,第二年5千万元,第四年突破一个亿!冯德斌看着手中的空气能产品销售业绩表,感慨万千——因为“荣事达”,自己这个连生存都很困难的小团队,竟能在这个平台下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迅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空气能是荣事达集团探索双创时上的第一批项目。当时,冯德斌刚经历一次创业失败,自己和几个朋友合伙成立的空气能公司难以打入市场,投入的两百多万元打了水漂。
加入荣事达后,团队成立安徽品冠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前两年在“荣事达”品牌的支持下开拓市场、建立渠道,第三年自行组建生产线、制造差异化产品……四年多时间,团队由最初的不足10人发展到200多人,创客也华丽转身,成为拥有公司49%股份的合伙人。
“8分钟地板升温,20分钟室内升温,地板温度和分片区开关都能自由遥控。”小伙儿杨孝天介绍起团队设计的发热地板,神采飞扬。
今年,这个年轻团队迈过了孵化期,以发热地板为突破口,打开已经饱和的传统地板市场。此前,他们和顶墙集成老团队联合办公半年多时间,经历老团队在创业思路、发展经验等方方面面的熏陶,杨孝天等5个技术出身、创业经验基本为零的创客逐渐走上正轨,开始自立门户。
记者在荣事达智能家居生态型双创平台看到,像空气能、发热地板这样的创客团队和小微企业有160余个,带动2000余人就业。这些小而美的创业团队用品类纷繁、别出心裁的智能产品改造了传统卧室、卫浴、阳台和车库,共同支撑起荣事达庞大的智能家居生态,让这个做洗衣机起家的65年老品牌生机勃勃。
盘活老品牌、助力新创客
荣事达集团的双创平台为何能深受欢迎?记者采访荣事达集团和多个创业团队后发现,这背后是“品牌号召力+新创客”的共赢机制,保障该机制高效运转的规则有如下三点:
首先,规划以品牌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甄选吸纳创客。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介绍,集团自2013年正式探索双创以来,围绕“荣事达”品牌规划智能全屋系统及十大产品生态圈、十大功能生态圈,建立了400个项目库,按照该规划甄选吸纳相应的创客团队,并对团队给予发展战略上的指导。
以荣事达集团发布智能锁项目需求为例,职业经理人曹文涛在集团的指导下,从全国寻找拥有智能锁生产能力的合伙人,最终击败一起竞争的同行,拿下该项目。
其次,给予创客们品牌等全体系支撑,分阶段精准扶持。在荣事达从事销售业务十多年的杨其武,2014年带着来自中兴、华为等公司的4个技术成员一起启动智能家居项目,他以自身经历解释集团给予团队的扶持,“智能家居是以软件系统集成硬件家居产品,实现家居产品的远程控制和产品联动,在荣事达庞大的硬件产品体系支撑下,团队得以专注于软件系统,迅速整合硬件资源。”
荣事达集团双创平台负责人潘启文表示,集团开放品牌、资本、技术、管理、制造、市场、文化、人力资源、信息九大要素,将团队分为孵化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精准扶持。具体来看,团队在孵化期需要的是品牌和市场渠道,成长期更需要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支持,到了成熟期,团队有扩大市场规模的需要,因而集团给予其的要素是资金,也会帮团队引进基金等新的资本。
第三,集团不插手团队运营管理,避免影响创客活力。在荣事达集团探索双创之前,冯德斌和团队就来到集团为空气能项目工作。不过,他们当时的“打工者”状态并未让空气能项目有起色,直到集团探索双创,评估团队能力作价股权后,空气能项目才得以突飞猛进。
曹文涛也说,团队之所以能保持奋斗活力,关键在于集团明确只搭建平台和投资,除给予团队发展方向上的指导以及必要辅助外,不插手团队运营管理。
业内呼吁开放老品牌存量资产
从1954年合肥的一家五金翻砂厂,到1981年改制后的合肥洗衣机厂,再到1998年洗衣机产量突破200万台,连续4年行业产销全国第一……荣事达品牌已经走过65年岁月,尽管也曾游走于品牌沉寂的边缘,但终于成功存活,且持续为制造业和创业团队发光发热。
荣事达集团数据显示,2013年双创平台成立以来,集团整体销售额从9.3亿元增长至42亿元,连续四年保持40%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双创板块发展更为迅速,销售额已占集团总量的四分之一。
采访中,一些创客呼吁,品牌号召力是企业初创期急需的稀缺资源,希望有更多地方政府愿意梳理手中产权关系清晰、没有债权债务纠纷的老品牌,搭建双创平台,盘活老品牌存量资产。
多位创客以自身早前的创业经验表示,当前许多孵化器、双创中心是给创客提供一个空间,以免房租、免税、帮助办理注册手续等手段扶持创客,这节省了创客的成本,但并未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导致他们在市场面前依旧无助,失败率很高。事实上,品牌、法务、渠道等无形资源更为重要。
“一家双创平台带动的创客数量毕竟有限,并不是所有团队都能跟我们当初一样幸运地接触到荣事达。”冯德斌呼吁,通过招拍挂、协议招商等方式将筛选出来的老品牌交由有经验的市场化公司运营,搭建相应的双创平台,规划产业生态圈,给予更多创客借助优势资源成长壮大的机会。
此外,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教授常伟认为,“品牌号召力+双创”是以企业为主体,用品牌资源为双创赋能,而非单纯地挽救一个老字号,政府要做的是主动梳理并拿出待盘活的国资老品牌资源,提供必要的外部环境、做好协调工作,但不宜为此投入过多财政资金和行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