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排采技术相当于给作业区的气井配备了一个智能管家,它会量身定制最适合的生产模式,为气田生产提质增效开创了新思路。”5月13日,长庆采气三厂工艺研究所副所长李希告诉记者,“通过智能柱塞,可以使开井时率提高15%,气量提高20%,人工调参频率下降70%。”
通过智能化排采技术提升气田开发水平,只是长庆油田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长庆油田围绕投资控降、成本压减、政策支持、增收创收四大目标,打响勘探评价进攻战、上产稳产持久战、经营创效攻坚战和市场开拓主动战“四大战役”,截至4月底共提质增效达29.81亿元。
资料显示,长庆油田是典型的“三低”(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田,这样的“先天不足”使得长庆油田低成本发展面临严峻考验。长庆油田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本着“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和“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从19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措施,全方位挖潜、全要素压降、全过程优化、全链条创效,积极探索提质增效新的潜力点和实施新路径,全力打造低成本竞争优势。
产能建设是提质增效的重点环节。今年以来,长庆油田牢固树立效益建产理念,突出甜点优选,强化效益排队,坚持先算后干,算赢再干,扎实推进效益倒逼,精准施策。围绕演武、马岭、华庆、姬塬等重点建产区,深化含油富集规律研究、精细油藏刻画,加大浅层高效区块解剖,开展储层分类评价。按照效益排队,优选建产目标300万吨以上,其中侏罗系高效建产区占比26.6%。
长庆油田各生产单位本着“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在提质增效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成功打造石油版“小岗村”的采油十一厂,制定了《低成本示范区建设方案》,将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在镇191区,充分发挥自主管理效能,实施区块产量自主安排、人员自主调整、考核自主修订,激发全员活力,重点从降递减、保时率入手,践行“四个精细”管理,实现生产时率提升至99.5%,预计年自然递减率下降至9.5%。采气二厂在低产低效井治理上,坚持“以效定策、以效定价”,根据不同类型气井措施适用条件、适用时期、投入成本的差异,开展气井全生命周期管理,核算投入产出比,优选最佳措施。截至4月底,针对82口低产气井细化动态监测、加强措施挖潜,通过9类气井措施分级分类“对症下药”,每天增产天然气27.2万立方米,让低产井“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