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及其掌舵的上市公司,一直致力于绿色可持续发展。今年全国两会,郑月明围绕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提出了他的建议。他认为,要解决碳排放和能源安全问题,亟待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并应着手完善新能源材料产业的整体规划。
在郑月明看来,“十四五”期间,新材料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联泓新科在新材料若干细分领域致力于打造领先的产业集群,力争在新材料“卡脖子”领域实现新突破。他认为,提高新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是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能源关键材料国产化能力不足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在新材料产业深耕数十载的郑月明深知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滋味。他以国内最具规模优势的光伏产业举例称,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光伏胶膜的核心原材料之一聚烯烃弹性体(POE)全部依赖进口;光伏组件封装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树脂目前对外依存度也达65%至70%。
另据相关机构报告显示,同样是国内规模领先的锂电领域,高性能硅碳负极、高端隔膜材料离国际先进水平也有差距。此外,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正处于大规模示范应用的初期,为突破发展瓶颈,迫切需要解决包括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碳纸以及储氢材料等关键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新能源领域涉及的材料种类众多,特别是一些‘卡脖子’材料技术门槛高、投入大,建议从国家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和规划,加强相关体系、行业标准建设,加大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郑月明称。
在新能源领域关键材料的基础研究领域,郑月明建议设立国家级新能源材料创新平台,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建设专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和人才梯队建设。“同时,国家还应加大对关键材料技术在种子期、初创期的扶持力度,围绕龙头企业打造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和生态圈,增强集群综合竞争力。”
“如何创新发展走出一条高端化、差异化路线,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命题。”在郑月明的战略布局中,联泓新科未来将瞄准国家新材料产业“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领域,特别是“卡脖子”领域进行投资和布局,“要发挥新材料平台型企业的优势,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培育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