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连山余脉马衔山与西秦岭太子山之间,被基岩山地包围的甘肃省临夏盆地曾经是远古生物繁衍生息的伊甸园。这里有占据“六项世界之最”的和政县古生物化石遗址群,更有坐拥“八项国内外之最”的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
新年踏雪,探问亿年生命密码。当笔者随着化石印记去翻阅这部“高原史书”,神秘大地的远古生命回响恍惚如昨。
“古动物化石之乡”的生命回响
临夏盆地曾是封闭神秘的古湖环境。1200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升使得这里的气候发生了剧烈变化,寒冷、干旱、食物紧缺,大量不能适应的动物被大自然残酷淘汰。时迁日移,20世纪50年代,附近的村民无意间在临夏州和政地区发现昂贵的“龙骨”,几代科学家的目光被吸引到了这里。查证后学者们惊喜地发现,“龙骨”属于新生代晚期的巨犀、铲齿象、三趾马和真马等哺乳动物群。
“恐龙世界灭绝之际,人类社会上演之前,距今3000万年到250万年完整的临夏地质地貌和古动物化石,栩栩如生的哺乳动物生活场景在这里得到重现。”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馆长何文介绍道,和政古动物化石数量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见,被誉为“古动物化石之乡”。
“和政博物馆是研究所重要的科研基地,这些化石材料为研究青藏高原新生代盆地哺乳动物群之间的关系和迁徙提供了绝佳的材料,对深入研究全球新生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正在整理化石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世骐研究员介绍,科研团队每年来五六次,一待就是一个月。
世界独一无二的和政羊、最大的三趾马、最丰富的铲齿象、最早的披毛犀、最大的真马埃氏马、最高的巨鬣狗……走进博物馆,错落有致、形态各异的化石,给人们带来强烈的画面冲击感。目前,馆内收藏150个属种的化石标本3.1万余件,包括世界范围仅存的系列铲齿象头骨化石,印刻着铲齿象从幼年到40岁生命结束的发育史。
“作为为数不多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发掘大自然留下的宝贵财富价值是我们的己任,下一步要提升馆藏的娱乐性、互动性和吸引性。”何文说,要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大夏河畔生命的回响。
“中国恐龙之乡”的亿年足音
出了和政,驱车沿兰永旅游公路向北100公里外的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就坐落在水岸边。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足印化石群、恐龙卧迹、尾部拖痕、粪迹,以及白垩纪晚期地层剖面、第三级夷平面、古植物化石点、泥裂和波痕等沉积构造,拉伸应力形成的正断层和褶皱构造等自然地质遗迹景观,承载着临夏盆地1.7亿年前的生命之谜。
“遗迹在1999年8月首次发现,目前有10个足印化石点,人工揭露4个足印化石点,揭露面积2000多平方米,有11类150组1831个足印。”地质公园博物馆馆长尤文泽说,足印保存之完好、整体规模之大、产出层面之多世界罕见,其中兽脚类、翼龙鸟脚类足印填补国内空白。在这里,学界研究命名了世界最大牙齿植食恐龙“兰州龙”、国内最胖恐龙“刘家峡黄河巨龙”。
与生物化石不同,恐龙足迹形成条件非常严苛。“要求土壤湿度、黏度、颗粒度适中,留下痕迹后迅速被掩埋石化。另外,还需要保留凹形足迹的岩体与后来的覆盖层岩性不一致。”尤文泽告诉笔者,古动物足印尤为珍贵,研究价值更大。
刘家峡恐龙足印1号保护馆的化石点上,深深浅浅、大大小小的蜥脚类、鸟脚类、兽脚类和翼龙足迹遍布岩体。在这里能清晰看到全球保存最好的那只恐龙足印:后足印长1.5米、宽1.2米,前足印长1.1米、宽1米,步幅达到惊人的3.75米。据专家分析,这只恐龙体长在20米以上,体重接近50吨,相当于833个120斤的成人,两步就可以跨过一个篮球场。
2009年,永靖县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中心命名“中国恐龙之乡”。“(地质公园)面向省内外高校地质与古生物专业的学生,开展徒步踏寻恐龙足迹、线上地质与古生物问题有奖答题等科普活动。”尤文泽说,后续布展和展示改造正在实施中,科普广场和2号保护馆面世指日可待,“呼吁更多的游客来参观学习。”
“伸手触摸的这块岩石,就是亿万年前的啊!”神秘临夏宛如科学殿堂,盆地抬升、地层剥蚀历历在目,多处化石埋藏区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从和政古动物化石到永靖恐龙足印,多处宝藏相映成趣,揭示着地球演化、物种进化、环境变化的深刻内涵和生命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