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盛世珍藏——常熟博物馆一级文物特展”在常熟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次特展上,良渚玉龙、玉琮,明代官窑瓷器,画圣王石谷《芳洲图》等22件馆藏一级文物首次齐亮相。主办方还邀请专家为市民提供收藏品免费鉴定咨询服务,在疫情趋于平稳的当下,为广大市民和文物爱好者送上一场听得见、看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大宴”。
当天上午9时多,常熟博物馆门口处已排起了队伍,收到消息的市民们在完成戴口罩、验证“苏城码”、测体温等一系列程序后有序进入馆内参观。此次一级文物特展在D2展厅展出。为了契合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工作人员以时间轴加类别的方式精心布置展厅。人们漫步展厅,可以鉴赏一件件历史悠久又饱含生活情趣的艺术品,体会先人的智慧,如1983年出土于张桥乡嘉陵荡畔的国家一级文物良渚文化玉璧、“皇家御用品”清乾隆珐琅彩过枝芙蓉花纹盘,以及利用数字化激光投影设备投影展示的镇馆之宝《芳洲图》。
“这个良渚文化神兽纹玉琮,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的一种礼器。我上小学时跟着老师来参观过,当时听介绍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觉得我们常熟的历史文化好悠久。因为不认识那个‘琮’字,我还特意回去查了字典。”在看到常熟博物馆推出一级文物特展的消息后,市民邹宜新特地抽出时间前来看展,内心激动万分。她表示,老县场文化广场改造后,立了一大块玉琮作为城市地标,她当时还跟小伙伴们科普了下,收获了小伙伴们崇拜的目光,时隔多年再次看到实物,往事历历在目,很是感慨。
与此同时,在博物馆的一处房间内,来自常熟收藏家协会、博物馆的专家们分成古籍钱币组、书画组、瓷杂组,分门别类地为市民们提供收藏品免费鉴定咨询服务,来自常熟甚至是苏州的藏友们纷纷携各自的宝贝上前请专家们为其“掌眼”。虽然藏品有真有赝,但是现场气氛活跃热烈,专家们发现不少晚清至民国的钱币、砚台、邮票、书画等“老东西”,甚至还有明朝、宋朝的铜镜,可见藏宝于民的可喜局面。而前来请求鉴定收藏品的除了老收藏爱好者,还有“80后”和“90后”,女性收藏者也为数不少。常熟收藏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加入。
来自尚湖镇的退休教师曹先生此次带来的一款清中晚期的青花鱼藻纹粥罐,受到了瓷杂组专家龚正的肯定。龚正表示,康熙一朝是我国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创造出许多新的形制,粥罐作为一种盛放米饭的器皿,即是其中一种新的器型。“只可惜这个粥罐缺了个盖子,如果有盖子成为完整一套的话,价值就大了。”曹先生略带遗憾地说。“90后”市民小王当天带着满满一箱碗、盆、碟等家传瓷器来到现场,其中清朝的瓷瓶、瓷碗,民国时期的粉彩罐、瓷盘等多件瓷器被专家鉴定为真品,使他大受鼓舞。“专家老师批评我没有做好藏品的保管、养护工作,建议我用清水洗净后擦干,再单独陈列放置藏品,这样才能保护好这些宝贝。”小王表示。
当天,还有一位特意从苏州赶来的藏友,拿出了书画、瓷器、钱币等十多件私藏的“珍品”,只可惜经专家鉴定,这些物件基本都被判定为现代工艺品和复制品,甚是可惜。“广大收藏爱好者在起步阶段,一定要多去博物馆、拍卖会看文物真品,多看书积累知识,在历史、艺术、文化各方面提升自身修养。”常熟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陆伟峰提醒广大市民和收藏爱好者,务必要提高自己的文物鉴别能力,最起码要“入门”后,才能下手去买。
当天,包括常熟美术馆、常熟文庙、翁同龢纪念馆在内的多家文博场馆也免费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讲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