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实现“十三五”发展蓝图,协调发展是关键之举,更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市大力践行协调发展理念,区域板块协调联动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花开并蒂,解决了一系列发展不平衡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坚实基础。
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今年4月18日,随着南京扬子公交公司首班611路公交车载着乘客缓缓驶离滁宁公交换乘中心,滁宁公交正式实现互联互通。滁州市民手持“亭城通”卡乘坐两地公交实现互刷和“零换乘”。这是我市突出民生共享、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滁州是长江经济带两大副中心的重要节点城市,与南京、合肥两地交流合作有好传统,工作上有好机制,实践上有好成果。观大势,谋全局。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抢抓长江经济带、皖江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环境优势,加快与南京的同城化、与合肥的一体化进程,积极承接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辐射。为积极迎接“大江北”时代的到来,我市成立了对接南京江北新区扇形区域规划建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举办“‘大江北’时代的滁州机遇与策略”战略研讨会,加快推进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并谋划滁宁合作项目10个,总投资近300亿元。我市还把空间一体化作为区域合作的基础,更高水平地建设与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目前,已拥有通往苏浙沪的高速公路和铁路8条、国省道11条。
我市着力当好合肥都市圈的参与者、推动者、建设者,协同推进皖江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凤宁现代产业园、定远肥东、明光肥西合作共建园深入推进。定远盐化工基地作为省级特别政策区,已纳入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滁淮高速、合宁高速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各项基础设施对接加快推进。
推动三大板块联动发展
我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去年以来,我市系统推进“一核一区一基地”建设,促进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
着力打造市域核心增长极。围绕着力打造合宁之间新型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大力推进“一主四副一依靠”组团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化城市。在中心城区建设上,我市计划实施项目273个,总投资295.2亿元,其中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77.7亿元,重点推进一山一城一河一湖“四个一”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山城一体、城湖共生的城市形态。目前,滁城在建项目106个,完成投资47.9亿元。
全力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抢抓江北新区建设机遇,依托苏滁现代产业园、滁州经开区原创科技城、南谯高教科创城、汊河水岸科技新城等重点板块,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区域发展,探索行政区与功能区融合发展机制,高水平规划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目前,示范区总体建设方案已获省发改委批复。
加快推进西部大工业基地建设。已完成西部大工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初稿。加强对凤阳石英岩、定远岩盐石膏、明光凹凸棒石粘土等矿产资源的管控和治理,编制完成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通过省国土资源厅预审。依托西部大工业基地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引资,上半年,定远、凤阳、明光三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0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9个,总投资155亿元。
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花博园正式开园、明湖正式下闸蓄水、滁州大道等路网工程开工、滁州古城遵阳街段进场施工……今年以来,我市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四个一”工程,补齐城市建设短板,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
我市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放开城镇地区户口迁移政策,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农民进城的户籍“壁垒”,去年新增城镇户口10.3万人,为20.3万人办理了流动户口登记,有力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完成城管体制改革,推进网格化、数字化、专项化等“八化”管理。天长、明光、凤阳、定远4个县城扩容提质稳步推进,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美丽镇村建设如火如荼,“百镇计划”全面实施,45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进度81%。来安、全椒、定远3个县被评为“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小岗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休闲农业专业示范村,汊河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县域经济加快发展,6个县(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09亿元,占全市7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需要物质上的文明,更需要精神上的文明。我市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推选出大量表现突出、事迹感人、群众认可的好人模范。截至今年8月份,全市已有61名“滁州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安徽好人”及提名奖获得者共94名,“滁州好人”609名,各县(市、区)评选的县级好人近千名。崇德向善在皖东大地蔚然成风,凝聚起推动滁州冲刺总量全省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