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我市17家医疗机构的电子票据改革试点顺利通过省财政厅组织的验收。从市财政局获悉,近两年来,我市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加速数字化转型,将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引入医疗收费和报销,使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医疗收费票据是指财政票据在医疗收费领域的票据,即城乡居民在就医过程中取得的“发票”。据统计,我市每年财政票据的开具量达到5000万张,其中医疗票据占比超过80%,不仅印制成本高,而且存在管理效率低、查伪验证复杂等问题,给群众就医、报销以及政府部门监管等带来诸多不便。
自2018年起,我市借助“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东风”,大力推进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改革,并先行在市本级及两区三县共17家医疗机构开展试点,其中中心城区包括市中心医院、第一医院、中医院、妇保院以及第三人民医院。
到今年上半年,这17家医院完成第一阶段医疗电子票据上线试点工作。“这项改革使广大市民可通过手机实现挂号、就医、缴费、取票、拿药‘一条龙’自助服务,从而减少了排队时间,提高了就医效率,使群众就医体验大为改善。”市中心医院工作人员说。据测算,百姓平均看病环节从6个减少到2个,减少4次排队;人均就诊时间从170分钟降低为75分钟,降幅近6成。
今年6月起,我市医疗电子票据改革进入区块链应用阶段。区块链技术不仅建立起医保部门与医疗机构电子票据信息共享和运用机制,且实现电子票据的生成、传送、储存和报销全程“上链盖戳”。百姓看病就医只要打开手机上的“浙里办”APP,不仅可完成“一条龙”自助服务,而且实现全流程开具电子票据。
我市还结合浙江政务服务平台,开通了省內群众异地就医涉及的医保零星报销业务,省内外地群众来湖就医可以当场完成报销,不再需要返回原籍。
截至目前,全市17家试点医疗机构已完成电子票据改革的区块链应用阶段,进一步方便了百姓就医和医疗报销。
因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使用统一数字加密技术,全程可溯源、不可篡改,不仅便于快速查验,而且杜绝了重复报销的可能。另外,每年还可节约票据印刷费300万元以上,且大幅减少收费窗口,有效节约人力物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17家试点医疗机构已累计开票突破430万张,金额达到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