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汇区司法局、虹梅街道主办,虹梅司法所、仪电集团法宣办承办的2019漕河泾开发区法治论坛12月9日举行,论坛以“开放创新多元共治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围绕如何形成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合力、真正提高企业的体验感和获得感等问题进行了对话和探讨。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徐汇区法院、上海市企业法律顾问协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等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法律实务界以及知名企业等专家,与来自100多名漕河泾开发区企业代表一起参加了论坛。
世行《营商环境报告》自2003年首次发行以来,在其衡量的10个商业监管领域内已经触发了3500余项改革。而所有的这些改革,均须通过法律的“立改废释”来完成。近年来,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持续加码,密集出台多项措施。如何真正提升企业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是论坛聚焦的话题之一。与会专家们谈到,要对标最高标准、在更深层次上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重点解决好政策措施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民建中央副主席、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也通过视频方式参与了讨论。他谈到,纵观漕河泾开发区从建立开发区至今一路前行的历史,就是不断强化法治引领的历史,不断坚守“以法治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主导思想的历史。他强调,“徒法不足以自行”,有了科学立法,还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全民守法。
徐汇区虹梅街道党工委书记、虹梅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蒲亚鹏介绍说,去年虹梅街道成立了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联合调解中心,整合基层资源,一年来共调处劳动争议、消费纠纷、知识产权纠纷等1200余件。目前,街道正在酝酿“联调中心”升级版,探索利用社区平台,引入法院、检察院、仲裁、公证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同时联合开发区内企事业单位等市场主体,让各方力量都深度参与到园区的法治化建设上来。同时重点解决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畅通制度设计者、制度执行者和制度规范对象之间的沟通渠道,增强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协同性,在更深层次上优化营商环境。一方面,接地气的方式解读和宣讲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一方面更好地形成法律服务资源和企业的对接、对话,找准各方力量合作的“落脚点”,积极打造全方位、全天候、全链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区域内4000多家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