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好半年稻,苗壮产量高”。眼下正是晚稻育苗生产的关键期,宁海县兴田家庭农场的叠盘暗室工厂化育秧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在水稻育苗的“流水线”上熟练操作,从放盘、铺土、浇水、播种、覆土到出盘、叠盘,每一道工序都紧密相连,最后叠盘被整齐地运送到智能暗室。仅需48小时的暗室催芽,秧苗即可达到立针期,比传统育秧方式缩短了2-3天,标志着育秧工作全面进入“科技时代”。
“合作社今年采用了全自动暗室叠盘育秧技术,实现了少人工、全程自动化的目标。原本需要大量人力完成的播种、覆土、搬运等工作,现在都可以由机器轻松完成。”合作社负责人潘善兴介绍,通过这种标准化流程,育秧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传统方式下,一批次一条流水线需要10到12人,而现在全自动暗室叠盘育秧只需5人,人工费用节省了一半。同时,传统育秧1小时只能育600-800盘,而暗室叠盘育秧则能达到1000-1200盘,出苗时间也缩短了2-3天。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技术培育出的秧苗更加整齐、健壮。
“暗室叠盘育秧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育秧期间受气候影响导致的出苗慢、出苗不齐、出苗率低等问题,还培育出了长势均匀、素质优良、抗逆性强的秧苗。”潘善兴表示,这一技术实现了节约农时、节省人工的目标,并提升了农业生产作业的标准。特别是在早稻育秧时,由于4月份温度较低,出苗困难且经常需要补种,而暗室叠盘育秧技术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没有这项技术之前,我们都是直接把种子拿到田里播种,出苗率可能只有70%-80%,但现在有了100多平方米的暗室,可以进行多层的叠放。我们将暗室的温度调节到30摄氏度以上,湿度保持在90%以上,就能达到最佳的出苗状态。这样培育出的秧苗整齐、粗壮,后续的田间管理更加省力,产量也会更高!”兴田家庭农场的工作人员李安华兴奋地说道,暗室内的设备连接着外面的显示屏和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控温度和湿度并进行随时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