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一个刮风的下午,一群以年轻人为主的中国人在北京庆祝冬季的结束——以俄罗斯的方式。
他们与身着传统服装的俄罗斯人一起边吃煎薄饼边跳舞,庆祝传统节日“谢肉节”。
超过1000名当地人参加了由半官方的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组织的谢肉节庆祝活动。
报道称,随着中俄两国庆祝建交75周年,像这样的文化交流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变得更加频繁。中俄已将2024-2025年定为中俄文化年。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成说,虽然中俄两国政府之间有很多互动,但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还不够。
他说,通过强调中俄文化联系,可以“把双边关系的重点从高层政治——包括政治或安全问题——转移到民间互动上”。
杨成指出:“这实际上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同样重要。”
一位参加谢肉节庆祝活动的学生说,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俄罗斯有着刻板印象。在北京学习国际关系的陈比安(音)说:“我的很多朋友只知道俄罗斯是个大国,但我认为我们还需要了解更多方面,例如多元文化、不同民族、知名文学和艺术。”
从柴可夫斯基到芭蕾舞,艺术和文化在俄罗斯社会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但近年来,俄罗斯艺术和艺术家在西方日益受到排斥。为了摆脱这种局面,普京现在正寻求加强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据报道,俄罗斯组建了一个委员会以为俄中文化项目提供便利。据俄罗斯卫星社报道,俄罗斯文化部已提出吸引中国电影人前往俄罗斯的计划。
据俄罗斯副总理塔季扬娜·戈利科娃的办公室透露,俄中文化年的开幕式将于下个月在北京举行。
双方计划在中国的51个城市和俄罗斯的38个城市举办230多场活动——从音乐和戏剧到博物馆交流展览和电影。
莫斯科还希望更多中国年轻人选择去俄罗斯——而不是欧洲或美国——留学。
俄罗斯大学与中国大学在艺术、物理、医学、天文学和科技等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
上个月,来自俄罗斯17所大学的代表团访问了北京、河南、陕西和重庆的大学院校,寻求促进教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