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里有我的名字!”退役军人沈惠根指着墙上自己的名字,兴奋地向同伴介绍。沈惠根所在的位置是金山区张堰镇秦山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暨秦山村双拥国防教育馆,今年“八一”建军节当天开馆,通过图文影像等形式展示秦山村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成果。
据悉,秦山村双拥国防展示馆位于秦山村百姓苑内,该处是由上海警备区为增加秦山村集体经济收入而资助建设的项目之一。
秦山村和上海警备区的结缘可以追溯到十年前。2013年12月23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秦山村与上海警备区成功结对,成为全市唯一一个与上海警备区结对的乡村。至此到2023年,正好十年。
十年间,他们“双向奔赴”,双拥之花朵朵绽放。 上海警备区累计投入950万,先后协助建成800平方米“百姓苑”、1600米张溪路“军民共建一条街”、4500米水泥路直通农户、18000平方米村民公园、4000平方米“军民共建绿化带”、800米老山塘河河道整治疏浚和两岸河道景观改造、110亩思瑶蔬菜基地、1000平方米双拥文化广场、600平方米儿童乐园、5000平方米军民融合农耕文化实践基地……
“现在山塘河的水和我小时候差不多清澈了,两岸的绿化和堤岸漂亮了,村民公园、双拥广场、儿童乐园都弄得可好了,每天吃好晚饭带孙女来玩一玩、散散步,很舒服。人民子弟兵真是为老百姓做实事啊!”家住秦山五组的王老伯感叹。
“在上海警备区的结对帮扶下,我们打造了110亩蔬菜基地。近几年,思瑶小番茄打响知名度,获得了上海市地产优质番茄(小果型)最受市民欢迎奖和上海市番茄优秀生产基地称号,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促进农民增收,还为周边百姓提供了50多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思瑶蔬菜基地负责人张卫红介绍道。
提及这个蔬菜基地,河泾6组的俞老伯很有发言权:“我今年50多岁了,当了大半辈子农民,后来去工业区的厂里上班,离家远不说,没有技术只能当个操作工。现在蔬菜基地就在家门口,我就回来了,不仅能做老本行,工资还高!”
“今年生活怎么样?您老身体还好吗?”在结对的第一年,警备区就与秦山村8户患病家庭、低收入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真的很感谢警备区官兵们!他们有的资助小孩上学,有的帮助看病。”每每提及部队官兵对于村里的帮助,帮扶对象之一的叶老伯总是能如数家珍般说出一桩又一桩事迹。警备区官兵时刻将秦山村村民放在心上,每逢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都会来秦山村走访慰问困难村民、退役军人,十年来累计送去慰问品、慰问金近30万元,帮助70余户村民脱贫脱困。
警备区还联合张堰镇文体中心先后四次举办“军民鱼水一家亲”系列双拥文艺活动,共惠及秦山村民1600多人次,并定期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军医志愿者们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村民检查身体、诊断病情,累计为800多名村民提供医疗服务。
除了出资,警备区的官兵们还出力!多年来,部队官兵总会在农忙时节来到秦山村,在水稻田里拔草、玉米地里翻沟、垃圾场里清理……村民们由衷地称赞,村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警备区官兵的辛勤汗水,他们帮扶实实在在,我们一百个欢迎。
军爱民,民爱军,部队的形象、军人的作风也悄然影响着秦山村。横七竖八的违建拆了、宅前屋后的垃圾少了,秦山村正在争创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村民们表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想到这些最可爱的人会经常到村里来看一看,我们肯定要配合,让他们看看我们秦山村的美丽‘蜕变’!”
秦山村“长城拥抱五角星”门头彰显着与军民鱼水深情。多年来,秦山村在接受警备区结对帮扶的同时,也一直将“双拥”工作作为重点来抓。
军民融合,是开展双拥工作的重要目标。早在40多年前,秦山村就有军队在秦望山驻守,因此和驻军有着深厚情谊。每逢春节、建军节等节日,秦山村总是会前往驻防部队送物资、送温暖。有一次在日常走访中,秦山村发现驻防部队官兵们还吃着柴火饭,了解到由于部队没有当地的宅基证,办不了液化气使用证。村里就第一时间联系了液化气公司,反复沟通终于办好了证,接通了燃气。
这十年来,秦山村里持续关心退伍军人,将光荣之家的牌子高高悬挂在每一户退伍军人的门前。村民丁连明感慨:“以前我们当兵的时候,敲锣打鼓地送我们走,退伍回来却静悄悄,心里不是滋味。现在不一样了,当兵回来村里敲锣打鼓送光荣牌,每逢节日也总是想到我们!”除了开展日常走访慰问工作之外,秦山村组建“秦山卫士”退伍军人志愿者服务队,让退伍军队发挥余热投身到家乡建设中;组建“橄榄绿”讲师团,由退伍军人担任讲师为村民、党员讲讲当年他们在部队的那些事;组建优抚服务小组,加强对退伍军人的就业援助帮扶,对于重点优抚对象专项制定结对帮扶项目,让双拥工作更加多元化。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杨圆欢表示:“感谢上海警备区十年来对秦山村的关心与帮助,在改善村域环境、助力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切实提高了秦山村民的幸福感,军民鱼水情的深情早已融入了秦山的血脉,村民们会一直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