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夏晓伦 许维娜)近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规范性文件出台,不仅列出了规范的PPP项目应当的符合6项条件,还明确了“两个10%”的规范红线严堵支出漏洞。
投融资机制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2014年以来,我国进一步推广国际通行的基础设施投融资PPP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财政部此次出台相关规范正值两会期间,受到了各方广泛关注。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深度合作,探索将PPP与我国制度背景相结合,产生了“国际通行PPP模式+中国特色=开发性PPP”的创新化学反应,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PPP业务形态,包括产业新城、特色小镇、园区开发、全域旅游等。
全国政协委员刘尚希分析认为,基于整体综合开发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与当前流行的基于单体项目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相比,具有新的特点:一是以整体推动一个片区的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提供更优质的区域公共服务;二是这种合作模式能提升一个城市片区的整体价值,实现综合开发的自我造血,不只是政府来输血;三是实现了风险对冲,而不是风险分担,不会引致政府债务风险上升。
对于未来,刘尚希表示,开发性政府与社会合作模式在探索和实践中,将会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之路,成为国际上PPP模式的升级版。“在具体实践方面已有成功案例,比如华夏幸福作为社会资本方建设运营的河北固安产业新城项目。”刘尚希介绍。
记者了解到,2015年7月,固安产业新城作为创造性典型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并入选国家发改委首批13个PPP项目典型案例;2016年10月,入选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2018年5月入选联合国60个可持续发展的PPP案例,被联合国专家称为“一个有宏图大略的产业新城综合开发PPP模式”。
“种好草,引好马。”华夏幸福执行总裁张书峰告诉记者,产业新城的开发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配套的完善和更新来吸引高端产业、高端人才进驻。
张书峰介绍,产业新城PPP模式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一个核心,提供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套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运营维护六大服务,弥补地方在资金、人才、产业、机制方面的不足,打造出有魅力、吸引力、承载力和竞争力的产业新城,从而吸引高端产业、技术和人才聚集,从而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总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在刘尚希看来,其中“畅通”也包含循环概念,致力于提高政社合作的质量,也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现之一。
“过去的模式要升级转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服务,应从以政府财政补助为主转向以社会资本新创造价值为主, 从单体设施服务到一体化综合服务,形成财政与社会资本之间良性循环,而不仅仅是财政输血,实现居民、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多方共赢”。谈及开发性政社合作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刘尚希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