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又是一年丰收时节,希望的田野奏响丰收序曲,走进延庆田间地头,曾经播撒的种子正一点一点看到回报。
十年来,延庆三农事业稳步发展,取得累累硕果。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八达岭镇里炮村和张山营镇前黑龙庙村等11个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延庆国光苹果和延怀河谷葡萄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连串的荣誉,是延庆“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印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庆持续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三农”战线一路凯歌高奏,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一幅“农”墨重彩的乡村振兴巨画正在妫川大地上徐徐展开。
科技创新持续驱动
延庆农业蓬勃发展
十年来,我区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
康庄镇大王庄村北京春雨慧明家庭农场已使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种植玉米四年了,让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得到改变,让亩均效益论英雄,农民持续增收。现在的玉米种植面积已经由四年前的1800亩,增加到现在的2930亩。与四年前相比,每亩耕地能节省水30立方米、肥10公斤,增收300元。农田由漫灌到滴灌的转变,不仅做到了节水、节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工作量。现在只需1人就能同时完成30亩玉米的施肥和浇水工作。
与此同时,玉米单粒精播的种植方法使得每穴只生长一棵玉米,避免了空穴现象发生。化控增密技术的应用则将玉米种植密度由当地常规的每亩4000至4500株,提升为每亩6000株,实现密植高产,让成片的玉米地增强了抗倒伏和抗逆境能力。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的使用,解决了机械进地作业的难题,也为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贡献了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延庆坚持把强化科技创新推广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2016年至今,延庆连续多年实施减肥减药计划,加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力度,在全区蔬菜生产中全面推广天敌昆虫、理化诱控、授粉昆虫、生物农药应用等绿色防控技术,建立农膜、包装废弃物规范回收网络体系,实现农业绿色发展。
2019年,我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与北京果类蔬菜创新团队、国家大宗蔬菜产业体系等合作,引进设施蔬菜新品种95个,推广配方施肥、集中育苗、熊蜂授粉、双网覆盖等蔬菜生产新技术,制定延庆设施果菜生产技术规程,连续多年实施春玉米、设施蔬菜高产创建示范工程,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今年1月,延庆区农业农村局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了农业特色产业首席专家制度,建立“1+1+1+X”(一个产业、一名首席专家、一支区级支撑团队、若干产业项目)产业服务体系,10名首席专家助力发展鲜食玉米、绿色有机蔬菜、“三叶草”(香草、艾草、菌草)、食用菌、西甜瓜、果品、中药材、菊花8个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链条指导服务,为延庆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技术和人才支撑。
农业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提档升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十年以来,粮食亩产提高28.4%,主要农作物玉米机收率提高近10%,延庆农民脸上无不露出满意的笑容。
乡村建设热火朝天
延庆农村各美其美
一条条笔直马路串联起一幢幢错落有致的农房,屋场院落干净整洁,燕语呢喃屋檐下,蜂蝶翩跹花丛中……俯瞰初秋的大庄科乡董家沟村,美丽宜居是最醒目的“标签”。
董家沟村位于大庄科乡西部,自然风光秀美,景观多样,但由于山地众多,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为使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本质改善,董家沟村于2017年启动集体搬迁计划,并于2019年全面完成回迁工作。在此期间,董家沟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内的房屋、绿化等进行统一规划。除了对进村路两旁、村周围进行绿化美化,见缝插针式栽种牡丹、芍药等花卉外,还在道路两侧安装了路灯。截至目前,董家沟村共安装LED路灯77盏,新修沥青路面110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3000余平方米。
“过去我们村里家家户户住得特别分散,而且都是七高八低的泥瓦房,到了雨季还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要不是美丽乡村建设,谁能想到现在我们都能住上小别墅。”董家沟村村民邓广说,“现在晚上出门遛弯,除了有路灯,还有街景路灯,特别漂亮,我们打心眼里感到幸福。”
美丽乡村建设也为董家沟村的特色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契机,油用牡丹、观赏牡丹、小杂粮等特色产业的发展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展现出了全新动能。现在,董家沟村正走在发展美、生态美、生活美的乡村建设之路,展现出一幅最美乡村的新画卷。
青山绿水中,屋舍田野间,美丽乡村的魅力不断迸发。董家沟村的嬗变是延庆打造新时代美丽宜居乡村的“样本”。近年来,我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整合各类资源强化保障,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此唱响了荡气回肠的乡村恋歌。
建设宜居乡村,向脏乱差开刀。农宅抗震节能工作、煤改清洁能源工程、“村庄清洁日”活动、农村“厕所革命”……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掀起一股清新之风在辽阔田野中吹拂,村民生活更加安心、舒心。
建设宜业乡村,向“白富美”看齐。延庆乡村面貌变了,带动一个个致富项目争相迸发,连接美丽景区,联动美丽产业,搞活乡村经济。“绿水青山的问候”终成“金山银山的收获”,广大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延庆5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已现雏形,183个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村完工,412户装上了抽水马桶和整体橱柜……现代化的居住条件让更多农民生活舒适便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区位优势日渐凸显
延庆农民增收致富
漫步延庆,林木郁郁葱葱,妫河蜿蜒流淌,海陀巍峨戴雪,“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熠熠生辉。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延庆紧抓机遇、系统谋划,深度融合“生态+旅游+农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周边景区、民宿等乡村旅游消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2015年是延庆精品民宿元年,在石峡关长城脚下,延庆第一家精品民宿——石光长城横空出世。随之而来的,便是精品民宿在妫川大地“四处开花”。
2016年,刘斌堡乡第一个精品民宿“山楂小院”在下虎叫村诞生,在精品民宿的驱动下,下虎叫村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运营“大山的礼物”农产品,带动农旅融合发展;姚官岭村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盘活村里闲置房屋,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
自此之后,刘斌堡乡通过梳理生态资源、盘活村集体和农民资产,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运营企业+农户”的村企共生发展模式。目前,全乡16个村有10个村发展精品民宿产业,建成了88个院子,能够同时接待游客1300余人。民宿产业发展给乡村带来了新的生机和荣誉——下虎叫村获评全国美丽乡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小观头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姚官岭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不仅是刘斌堡乡,随着“荷府”“大隐于世”等精品民宿纷纷落户延庆,一大批村民在一方小院中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更是成为了延庆招徕游客的“招牌”之一。2021年,延庆民宿产业共带动村民就业千余人,其中直接就业人员700余人,每人年均增加劳务性工资近3.4万元;带动村集体及合作社增收300余万元。全年民宿接待游客3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250万余元,民宿收入首次破亿,频创新高。
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延庆作为三大赛区之一,借助冬奥东风,让越来越多农民吃上“冰雪饭”,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地高质量就业。
依托“十万人次大培训”,不少农民参与到冰雪运动技能、冰雪专业技能、冰雪赛事服务等培训中。经过专业培训后,他们掌握了滑雪技能,走上了雪场,不但实现了就业增收,还为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来自四海镇的王诗存成为了一名优秀制冰师,由于技术过硬,他被派到国家速滑馆,成为“冰丝带”里一名制冰师;张山营镇的农民韩海涛通过学习压雪车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压雪车司机,如今已在滑雪场工作近8年。
截至目前,延庆共有355人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其中不乏来自农村的优秀农民,他们走上了雪场,当上滑雪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真正吃上了“冰雪饭”。
农民增收拓宽了新途径,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今年上半年,延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3万元,同比增长4%;7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消薄”工作稳步推进。
记者手记:农,天下之大业也。“三农”工作始终都是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重点工作。这十年,是延庆“三农”发展进程中厚重的十年。如画山水之间,延庆乡村振兴的步伐走得铿锵有力,一座座整齐划一的农家别墅焕发新颜,一个个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游人如织,一粒粒种子在阡陌纵横中萌生新的希望,一片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写满了丰收故事……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新发展阶段,延庆已经做足准备,迎接“三农”工作全新挑战,让希望田野更加充满活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热气腾腾的幸福生活,这幅“农”墨重彩的乡村振兴画卷也必定会越来越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