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滨、鱼米之乡,京杭河畔、诗画江南……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沿着“强富美高”的发展思路,最美无锡正演绎着一场新时代新农村的盛世新篇。
本月初,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率队来锡调研,考察宜兴西渚镇白塔村、湖氵父镇洑西村、丁蜀镇西望村等地,所到之处皆留下由衷赞叹:“做得很好!争取更好!”近年来,我市坚持文明村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农民更富裕、农村更美丽、农业大发展,一幅幅物阜民丰的精彩画卷在太湖之滨铺展开来。今年,我市又召开了全市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新时代新起点的背景下,重新发起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员令,再踏乡村振兴新征程。
法德融合,乡风民风美起来
只是在宜兴万石镇余庄村跳了两晚广场舞,北京人史秀敏就决定,在附近买套房子定居下来。乐观自信的村民、热络和谐的邻里关系,让她这个外乡人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吸引史秀敏的,正是余庄村富有感染力的美好民风。
自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农村纷纷推进乡风民风家风建设。堰桥街道重视以法治村,修订了一套涉及社会治安、公共卫生、村风民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五大方面的村规民约,在全街道18个社区推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还注资100万元成立了堰桥街道“文明风尚”道德基金,并由“中国好人”俞斌为道德基金揭牌,以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的先进典型教育身边群众,与当地居民分享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
今年6月,无锡市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江阴华士镇华西村召开,会上出台了礼遇农村道德典型“惠农五条”,对我市农村道德典型在资金信贷方面给予优惠支持。无锡市文明乡风“八倡导八反对”同时发布,提倡乡风文明,反对陈规陋习,成为培育良好文明乡风的有力抓手。
长效管理,人居环境美起来
夜色阑珊,华灯初上,冬夜周末的江阴新桥镇飞马水城不见萧索。丰富河流水系倒映着灯光星星点点,恍如东方威尼斯,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一场初雪过后,宜兴白塔村更觉清幽,“留青山、保绿水、守净土”是村里不上墙的口号,村民随口都能道来。美丽的人居环境,使一个7.6平方公里的村庄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
近年来,我市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卫生村、生态村、康居示范村、最美乡村等创建有机结合,实施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科学改善农村面貌,现代规划布局与传统水乡风貌相辅相成,走出了一条村美人富的乡村振兴之路。村庄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一村一品”思路规划美丽乡村,避免“千村一面”。整治环境的同时抓好生态保护,“263”环保专项行动在农村全面推进。各村引导村民文明习惯养成,组织农民自觉美化庭院内外,摈弃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落后习俗。
今年3月,江阴周庄镇山泉村、宜兴徐舍镇美栖村、惠山阳山镇阳山村入选第四届江苏省最美乡村,至此,我市共有10个乡村被授予江苏省最美乡村荣誉。
以文化人,文化生活美起来
这两日的冬雪将东港镇山联村千亩金菊覆上了白霜,回忆起不久前举行的第二届金色山联菊花旅游文化节,村民王晓芳仍觉回味无穷。5天的时间里,村里举办了千人相亲节、千人早面、千人徒步、亲子定向赛、烹饪大赛等群众活动,还有锡剧专场、歌舞表演、农产品嘉年华等系列文娱演出,让全村人热了身子又饱了眼福。
从市文明办获悉,最近,我市确定了到2022年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的目标,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同时,探索运用政府购买、市场化运作、社会捐助、文艺志愿服务等形式激发乡村文化发展活力。如今,“我的名字叫江阴”“陶都村歌会”已分别成为江阴、宜兴两地的文化品牌系列活动,唱响农民的幸福生活。
今年8月,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工程,结合思想政治建设工程、道德素质提升工程、文明创建覆盖工程等八大工程,发挥文化引领育人作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无锡农村落地生根,力争到2022年,全市85%以上的村镇获得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