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疫情牵动着宁波每个人的心。很多人,夜未眠,关注着疫情的最新动向。有人慷慨相助,比如我区企业派菲特新材料,向贵驷、新明、梅墟、聚贤4个街道捐赠了8万只口罩,用于一线工作人员抗击疫情。有人默默出力,在与时间赛跑的各个环节,做着最平凡的事,却又那么不平凡。医务人员、警察、社工、志愿者……各行各业的普通市民都拧成了一股绳。
镇海临江小区实行封闭管控,高新区新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剂师王挺也被隔离在了小区里面。9号下午,王挺被安排在社区接听电话。疫情初期,由于生活物资不足,居民的求助电话打爆了社区热线。
“我朋友给我送的蔬菜收到了,可是笔记本电脑没收到,那里面全部是企业的重要资料,丢了真的损失惨重,请您务必帮帮我!”电话那头,一位正在隔离中的居民焦急求助。王挺趁着吃晚饭的空隙,开始联系各路转送人员找寻电脑的下落,一圈问下来毫无结果。10号当天,虽然又是高度忙碌的一天,王挺却一直挂念着笔记本电脑,稍微有点空闲就到处查找,终于在社区的一个角落发现了那台笔记本电脑。“您好,电脑找到了!因为我们现在只配送物资,转运的人以为这个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就没放进去,请您谅解!一会我就送到您家里。”打完这个电话,王挺如释重负。“那两天,每天至少接五、六十个电话,晚上睡觉的时候,半边耳朵都有点麻木了。”王挺说。
在临江小区,住户以老人为主,大部分患有慢性病,很多老年居民面临着药品紧缺的问题。身为药剂师的王挺主动和另外一名全科医生一起成立了临时医疗小组。居民有任何医疗需求,医疗组都会上门服务,逐一登记每位老人的用药需求,收集医保卡统一去配药,然后再分发到每位患者手中,并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回归了老本行,王挺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上门登记、出门买药、逐户分发,手捧着巨大的塑料箱,穿梭在各个楼道里。
凌晨2点高新公安分局侦查大队的办公室,灯火通明,电话通话声、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500多个视频,700余个电话,上千个信息,整整一个星期,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后,这支溯源追踪小队就没有停歇过,队员们整整一个星期没回家,累了就在沙发上眯一会,每天睡眠时间都不足4小时,一有任务就第一时间开展追踪工作,用大数据与时间赛跑,从海量的数据中分析研判、抽丝剥茧。“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每天不间断地打电话,短的几分钟就能解决,长的可能要好几个小时,不断帮助被访者回忆这段时间的过往,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接触的对象。”侦查大队教导员陈科华说。“每天基本凌晨4点才忙好,大家几乎都没吃上过正餐。”溯源追踪小队成员叶永挺说。
面对执勤卡点警力不足的问题,交巡警大队的女同胞们主动请缨,坚守一线。家住镇海低风险地区的民辅警主动报名参与到当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分局共有2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还有一个“三警”家庭,警爸、警妈和孩子都以自己的方式战斗在一线,虽兵分三处,但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全家3个人能同时为防控疫情工作做一点贡献,很值得,也很光荣。”交巡警大队民警王志军说。
全市启动I级响应后,镇海实施临时封闭管理。由于事发突然,居住在区域外的同事进不来,贵驷所仅剩2名年轻的女同志。“我们能行!”二人小队接下了疫情防控的军令状。“所有主干道店铺今天必须要全部落实到位!”上午8点半,张璐和葛宇琼把一天的工作排了一遍,才发现白天10来个小时根本不够用。她们跟疫情抢时间抢速度,一边电话联系分局同事协助,一边通过监管系统、工作群对相关经营户发布防疫要求,对辖区主干道上沿街店铺挨家挨户告知并现场指导落实防疫要求,给所有小餐饮店张贴“禁止堂食”告示,及时劝退几家饭店的聚餐活动,指导药店下架销售退热、止咳、抗病毒、抗菌素四大类药品。经过12个小时连续奋战,终于完成辖区市场主体疫情防控重点区域排摸、重点场所检查、重点人员通知的三个“全覆盖”。
I级响应当日,高新区市场监管分局党组经综合考量,决定于次日起派遣4名留守在镇海的干部协助二人开展工作。家住镇海的许式能是一名转业干部,他临危受命肩负起贵驷所疫情防控工作,成了大家的主心骨。这些天,他带领着同事每天在集中交易点、超市等场所驻守巡查,时刻关注场所货源储备、物价稳定情况,督促做好食品安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为居民物资正常供应提供保障。同时,一群8090后干部冲在了疫情防控最前沿。80后张璐和葛宇琼放下生病的家人,克服生活困难,冲锋在前;80后忻鼎丞和章熠超主动请缨,担负起了贵驷片区零售药店疫情防控检查工作;90后的马蓓芸与贵驷所的同事一起巡查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做好群众“舌尖安全”的守护者。初入市场监管的“萌新”胡楚楚与母亲一起奋斗在战“疫”最前线,成了上阵母女兵。她与贵驷所的同事一起巡查辖区,而她的母亲则成为了社区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