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口袋公园成为城市建设中的新时尚,上海也在大力推进口袋公园的建设。在徐汇乐山片区,就有一座兼具“颜值”和“气质”的口袋公园,不仅吸引着周边的居民,甚至还有不少市民舍近求远特地前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那里不仅有会唱歌的喷泉,有一坐上去就会发光的凳子,还有一个个五彩的小行星供孩子们探索,可谓是老少同乐的快“乐”星球。
绿色、白色、蓝色构成了绿地的主色调,漫步绿地中,时刻可以感受到“乐”字的主题。整个绿地基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寓意,将中国园林的山水观融于绿地中,以“山以水形、山水相袭”的空间布局方式表达乐山绿地“山水际会、众乐之源”的整体设计理念。
在绿地沿乐山路界面,一条总长80米、超大跨度、室内外融合的景观廊亭“众乐之廊”,是整块绿地改造的亮点之一。廊亭集社区多元活动空间和绿地管理用房等功能于一体,旨在生动绘就一幅呈现社区生活的艺术长卷。
徐汇绿化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乐山绿地始建于80年代,由于之前建成时间较长,部分植物退化、设施陈旧、绿地形态和功能已满足不了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的需求,“这次的整体改造注重听取周边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将共享阅读空间、游廊休闲空间、智慧健康跑道、音乐艺术旱喷、雾森等多种功能融入整体绿化景观中,一方面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共绿地生态、文化、景观和游憩的综合优势,另一方面也是为徐家汇繁华商业区和乐山片区提供一个可亲近、可参与、可展示的高品质的观景、游赏空间。”
如今的乐山绿地成了一个开放式公园绿地,花坛里,八仙花、百子莲、玉簪等宿根花卉与开花灌木的组合刚刚结束了夏之烂漫,银杏、红枫等就为秋天的绿地添上华彩。色彩明快的儿童趣乐场地最为热闹,攀岩、跳格子、传音筒等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的游玩设施一应齐全,阳光下孩子们追逐着皮球,奔跑嬉闹,家长们则在一旁的座椅上享受着片刻的闲暇时光,分享着育儿心得。
环绕着绿地的是一圈蓝色塑胶步道,基于绿地外围人行道较窄的现状,绿地在建设时一方面主动退界,拓宽人行道,同时在沿人行道一侧的绿地内设置步道,分流部分行人,优化居民群众的步行环境。
为缓解周边居民健身设施不足的问题,绿地改造还新增了智慧健身设施,环形的健身步道还可以通过扫码进行健身数据的统计,颇具智慧感。人性化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不仅吸引了周边的居民前来锻炼、散步,更是吸引了临近街区的居民“舍弃”家门口原先的“根据地”,专程每天步行十五分钟前来。家住虹桥路附近的黄阿姨只要天气好就要推着中风的老伴前来走走,她告诉记者,这里是老伴指定要来的绿地,“其实家门口也有绿地,但是自从这里改建完成后,环境也好,地面也平坦,更加适合我老伴做康复,现在每天我们都要来两次,每次都要走一个半小时,非常舒服。”
近六千平方米的乐山绿地改建时尤其聚焦“人的感受”,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能力。项目改造立足乐山社区居民的日常需求,设计于细微之处下功夫,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分布在绿地的各式座椅也透露着设计方的小心思。徐汇绿化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在座椅设置时,设计方特地根据冬季日照分析结果调整了原有布局,“我们在日照时间长的区域增设座椅,满足居民冬日晒太阳的需求。在座椅材质的选择方面,还选用了吸热传热慢的白色混凝土,并且在凳子上加装木质面板和靠背,很好地解决了冬冷夏烫的问题。”
不难发现,面向阳光的长椅甚是“抢手”,每天一早就有老人前来“占座”,还有的居民带着乐谱来绿地练习萨克斯风,在音乐的伴奏下,老人们拉家常织绒线,让绿地充满了“烟火气”。
随着夜幕逐渐落下,灯带被点亮,柔和的灯光将绿地中心区域半围合的趣味迷宫勾勒出来。据了解这里还承担着开放剧场的功能,剧场中央,“众乐之源”艺术音乐旱喷与文化地刻,将艺术性、趣味性、文化特质、互动景观融于一体。
一个个重力感应的矮凳在居民的起落之间忽明忽暗,仿佛是正在弹奏的钢琴,与起起伏伏的灯光喷泉相得益彰。在完成局部调整后,这个可全时段游憩、全年龄共享、全空间造景的口袋公园真正成为兼具社区归属感和现代时尚感的快“乐”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