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崇明区 > 文字新闻
“喜迎党代会 我们这五年”
发布时间:2021-10-15  来源:崇明区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上海崇明工业园区

  区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对崇明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五年来,崇明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加快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步伐,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花博会,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生动案例。

  回顾过去欢欣鼓舞,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在区第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推出《喜迎党代会 我们这五年》栏目,反映五年来崇明在生态岛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果,鼓舞士气,凝聚人心,迎接区第二次党代会隆重召开。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五年来,崇明区紧紧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重要机遇,探索农业发展新道路,推进绿色农资管控体系建设,构筑全域农业生态大循环模式,坚决打赢碧水净土保卫战。

  生态为先 创新发展

  作为农业大区,崇明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上早有尝试,“稻虾鳖”种养结合、绿肥还田等已有先例。在此基础上,本区以生态为先,走出了一条有崇明特色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之路。

  2018年,崇明开启“两无化”模式,在全区水稻规模种植基地中,遴选了1万余亩优质水稻田,种植过程中不用化学肥料、不施化学农药,在源头上杜绝污染。结合世界级生态岛特有的水质、土壤等生态优势,崇明采用国际先进的种植及管理方式,严格监控种植及加工环节,打造“两无化”特色品牌,拓宽农产品销路。目前,崇明正进一步优化“两无化”水稻产销模式,种植“两无化”林果和蔬菜。

  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系统,有助于精细化污染防治。今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成功举办,一大批优质花卉企业落户崇明。位于港沿镇的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占地310亩,是国内首个实现花卉育苗全程自动化的工厂。偌大的育苗区,负责照看管理的生产人员,只有寥寥数位。工人分布在播种、灌溉、理苗等不同区域,娴熟地操作机械设备。这套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施设备,贯穿播种、催芽、育苗、补苗、移栽、发货等各个环节,实现了“机械换人”,生产全程高度自动化,杜绝农业面源污染。

  制度体系是污染防治的保障。2018年,崇明区研究制定国内首份农业产业负面清单,聚焦农业产业规模、农田环境保护、农业投入品规范6大方面,制定形成包含10条内容的全国首张农业绿色发展负面行为清单,大力清退不规范种养殖等行为和落后产能,为生态农业转型发展提供资源和发展空间。

  科学管控 持续高效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管控是重中之重。崇明立足农业生产布局,建立了1个总仓、16个涉农乡镇门店组成的“1+16”绿色农资封闭式管控体系,引入上海霈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绿色农资采购、销售、配送、废弃包装物回收等业务,实现实名制供应、一站式服务、全域化管控。

  农忙时节,港沿镇绿色农资门店一片忙碌,前来购买农药的农户络绎不绝。现代化的农资门店里,绿色农药品类齐全,还展示有生态肥料和无人植保机。“当农业绿色发展成为共识,我们作为企业,也有义务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霈裕公司负责人陈东介绍,随着“1+16”封闭式管控体系日趋完善,绿色生产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来门店采购既满足防治需求又符合绿色导向的优质农药。

  在农资管控基础上,霈裕公司还进一步拓展惠农功能,推出涵盖绿色农资、现代农机等服务的社会化托管模式,并率先在柑橘种植上完成试点,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有效的农业生产方案。

  封闭式管控的背后自然离不开政策支持。崇明制定了绿色农药推荐目录,落实补贴政策,对通过绿色、有机认证的生产主体实行目录内绿色农药限额免费供应,对未通过绿色认证的生产主体按80%进行补贴,不断引导农户合理、科学用药。

  此外,崇明以农业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为基础,针对农业绿色管控,应用了绿色农资封闭式管控、智慧检测、生产信息追溯、网格化监管等四大管理平台系统,形成了覆盖投入品、农产品质量、生产过程、监管队伍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全程监管。

  循环利用 环保节能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应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另一个“妙招”。崇明织紧织密农业循环网络,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

  崇明致力于推动农林畜废弃物高水平全量资源化利用。北湖农业基地近6000多亩“两无化”大米种植的肥料从哪来?占地300亩的恒健猪场全“承包”了。地理上,恒健猪场选址北湖农业基地区域,被稻田包围;技术上,猪场打通种养循环堵点,形成绿色种养循环体系。

  目前,本区多个猪场、奶牛场及其周边规模种植户纳入绿色种养循环试点范围,根据各乡镇辖区内猪场和奶牛场的布局规模,开展粪肥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工作,构建“畜禽养殖场+专业化服务主体+农户”的种养结合模式,促进粪肥还田,推动化肥减量,助推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

  “看,鱼塘排出的养殖尾水经过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水生生物处理池等设施的层层处理后,明显变得清澈了。”庙镇南星村的上海瑞钵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合作社负责人张宏辉在现场向记者介绍,基地尾水治理工程主要通过集水预处理沟、农田退水沟、曝气悬浮床沟、稳定调节沟、景观湿地林五个单元,采用物理、生态的立体净化模式,对池塘尾水进行高效净化处理。“养殖尾水治理后,鱼塘的水质明显提升,养殖的草鱼、鲫鱼等存活率更高,鱼的肉质也更为紧实,很受市场欢迎。”张宏辉说。

  农业本身也可以产生绿色能源。陈家镇裕安养殖场内,30万块蓝色光伏板排成庞大的阵列,养殖场工作人员已在光伏板下方水域投放鱼苗、虾苗。“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模式好处有很多,如能为鱼塘遮阳,降低水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还能抑制藻类繁殖,为鱼类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另外还能“一地两用”,节约了土地资源。

上一条:优化养老服务,宝山这样打造高品质老年社区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