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商务厅公布了2020年度江苏省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排名情况,我市12家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全部参加并取得不俗成绩,较往年相比,整体排名进位有了新的突破,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次跃升为全省第五名,达到历史排名最高位。
2020年,全省共119家经开区参与考核(含国家级经开区26家,省级经开区92家和张家港保税港区)。我市12家省级以上经开区全部参评,较往年相比,除2家位次持平外,总体排位均实现了稳中有进。其中,除了徐州经开区实现历史性突破外,邳州经开区位列全省省级经开区中第30名,沛县经开区位列31位,新沂经开区位列36位。去年全省经开区后8位的开发区中空港、铜山、沛北3家经开区,今年全部实现进位,脱离后8位,空港经开区由去年85位跃升至76位,进位幅度全市最大。
此次全省综评考核,突出经济规模、开放水平、创新驱动、生态集约和统筹协调五大类,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创造了全市60.3%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58%的税收收入,完成了全市49.2%的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全市80.1%的实际使用外资和77.6%的进出口总额,新招引百亿、50亿重大项目10个,占全市比重90.1%,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新兴动能快速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运行恢复稳定向好态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坚实保障。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徐州经开区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环境优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在全市率先发布企业复工复产指导手册,快速复工复产,徐工集团、卡特徐州、万邦医药等龙头企业率先达产达效,有力带动了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等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区“765计划”签约项目69个,总投资437.86亿元;其中四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项目46个,总投资60亿元的浙江天通泛半导体产业基地、总投资50亿元的晶凯存储芯片封装模组与检测设备制造基地、总投资50亿元的银科5G智能终端生产基地等一批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成功签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在产业布局上,徐州经开区创新推进以高铁商务新城为核心,以南部生物医药创新港、北部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两翼,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南北共建园区为“三区”,重点打造东湖医学产业园、凤凰湾集成空间、华清氢能产业园、高铁数字未来城、淮海经济区产业基金园等19个特色园区的“12319”空间布局体系建设工程,园区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城市发展格局不断放大。今年初,商务部发布了2020年度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考核评价结果,219家国家经开区中,徐州经开区上榜全国前30强,位列24位。在此次江苏省综评考核中,徐州经开区全面发力,再创辉煌,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五位,达到历史上最好位次。同时,位列年度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十强经开区第2位。
围绕经开区质量提升锻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开区建设发展。特别是今年初,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市委、市政府依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经济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市经开区与省内先进经开区相比存在总体发展缓慢、经济贡献度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等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召集市级部门研究论证,为全市12家经济开发区量身打造了《全市经济开发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徐政发〔2021〕18号),通过围绕加快我市经开区产业优化、创新引领、机制改革、贡献度提升等方面提出目标清单和发展路径,进一步明确三年行动总体要求、4项工作目标和11项重点任务,突出经开区板块的引领带动功能、创新发展活动和争先进位成效,突出招大引强,深入实施“招商引资1号工程”和“765”计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扩大对外开放合作,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和安全生产,同时,重新调整修订了《徐州市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形成了我市未来三年各经开区建设发展的根本遵循,全力提升全市经开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今年以来,我市12家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年度目标任务清单,瞄准差距、正视不足,全方位锻长板补短板,固强项育弱项,聚力提质增量、突出招大引强、加快创新发展、谋求后发赶超,以奋力奔跑之势强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把全市经济开区打造成为全市改革开放新高地、创新发展新引擎、区域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