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接种仍在进行中,据长宁区卫健委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23日下午6时,长宁区完成接种111.4108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人数达48.0245万人,18周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率在全市率先达到77.6%。
“为了能让更多市民安全有序地尽早完成疫苗接种,我们拼了!”炎热夏季,长宁区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全力满足接种需求。长宁区通过“固定点位+机动小分队卫星点位”有效结合的方式,增派流动接种车12辆,共抽调80名医生、150名护士,全面充实机动“小分队”接种力量和医疗救护力量。
今年3月底,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护士黄莺接到任务:前往天山中医医院点位增援疫苗接种工作。
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黄莺原本略显一成不变的工作充满了挑战:从跟随上海市第3批援鄂医疗队赴武汉三院参与心理干预,到回归后在院内进行闭环防控工作,再到疫苗接种和如今进入集中隔离点服务,乐观积极的她从未怕过苦。“学会一门新技术,何乐而不为?”
通过考核持证,黄莺上岗了。4月6日起,她开始在点位上独当一面为居民接种疫苗;5月至6月,根据区内工作安排,她与同事们又前往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援。“在院内的工作,我主要和老年人打交道,所以每次在疫苗接种点遇到家属陪同的老年居民,我也会更注意、关照些。”她说,接种疫苗的护士需要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尤其是接种者的用药史、发热史,一定要不厌其烦多问一遍;如果接种者晕针、紧张,我们就要用更轻松的语言和他们聊聊天,也有益于之后30分钟的留观状态。”
6月20日,周日。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第5批支援接种疫苗小分队出动,前往仙霞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妇幼四病区护士长陆红霞就是其中一位。
不同于许多“专岗”的疫苗接种人员,陆红霞心中还记挂着院内工作。“昨晚紧急抢救了一名产后大出血的患者,如今已经转危为安。”上午,陆红霞睡了2小时,又恢复了活力,“吃完饭,我又要赶去区老龄委的接种点了,今天也预计会忙到晚上8时半。”
“赶”,是陆红霞这几日工作的关键词。17年的临床工作中,她辗转手术室、产房、病房,疫苗接种工作也是“熟手”,但在她看来,新冠疫苗的接种任务要求更高:“每晚下班时才知道第二天去哪个点位、和谁搭班,在疫苗保管、交接、核对和临床应急等方面,也绝不能有一点差错。”
昨天,陆红霞为一名聋哑居民进行疫苗接种,“担心与他沟通不够充分,我特意写了画了关键信息,每一句他都点头示意了,我才放心让他进入留观区域休息。”为了让之后更多同事们能更快更好“上手”,陆红霞透露,她还将抽空制作一份支援疫苗接种SOP(标准作业程序)方案。
5月底至今,长宁区文杰护理院长护险护理站护士分别在华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疫苗接种工作,“少则一两百,多则两三百,每天的点位稍有不同,商务楼宇、居委小区,哪儿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增援。”
文杰护理院是经长宁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社会办非营利性综合性老年护理医疗机构。在院内,冯成成曾在病房工作3年有余,此后便进入长护险护理站。“平时的工作主要针对有居家护理需求的老年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在华阳街道,她曾为一名92岁高龄的居民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前需更耐心、周全地向高龄老人解释,以免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