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步伐。
我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8.94万亩。启动“两区”划定工作,建立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100万亩。全市小麦亩产500公斤,总产95万吨,实现“十五连丰”。印发《2018年农业质量年工作实施方案》,实施农业质量年“九大行动”。开展“淮北优农”品牌农产品评选认定活动,谋划成立市优质安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我市推行“红榜”和“黑名单”制度,濉溪县、相山区积极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持续落实优质安全农产品奖补政策,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6个。段园葡萄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与此同时,我市突出农业效益优先,建立小麦绿色高产示范片20个,示范面积2.61万亩,辐射带动示范面积150万亩。建立小麦良繁面积42.66万亩,生产小麦良种1.5亿公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认定15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40家市级示范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77家,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312亿元。我市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农村电商全覆盖巩固提升行动,上半年实现交易额3亿元,同比增长12%。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各具特色的A级休闲农业示范村10个,濉溪县、相山区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段园葡萄采摘节”荣膺省级 “十佳特色农业节庆活动”。烈山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积极推进。我市突出利益共享,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正在加快构建。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达4000多家、农民合作社达1248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