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统筹做好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等重点工作结合文章,积极推进城乡产业、要素市场、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真正做到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实效。
我市牢固树立工业强县(区)、产业兴县(区)理念,坚持突出特色,壮大产业,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支持濉溪县以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基地和南部次中心建设为重点,发展铝基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相山区发挥主城区优势,打造现代务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强区;杜集区抢抓高铁机遇,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烈山区依托东部新城建设,打造硅基材料、现代物流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强区,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带动、竞相发展城乡产业一体化格局。
与此同时,我市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推动人力资源、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落实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逐步建立淡化身份、以岗定薪的薪酬制度。逐步建立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健全多类型、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各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提高涉农贷款比例,完善农村金融网点布局,逐步扩大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支持农村多种渠道融资。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农业保险,完善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向“三农”,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
为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我市积极建设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布局中小学和幼儿园。巩固和发展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网络,新增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对农村辐射作用强的城镇倾斜。建立适合农村地区、并与城镇衔接的养老保险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普及县乡村三级“三馆一站一室”和农家书屋。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未成年人、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以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医疗卫生中心、农民培训中心、农家购物中心、文化体育中心和村两委的“6+1”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力争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覆盖半数以上的农村新型社区。
我市还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大市、县财政对县域村镇建设的反哺支持力度,推动形成县域村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合理分担机制,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推动水、电、路、气和信息、通信、综合防灾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水平。加快推进通村道路建设,完善乡村道路、入组、入户道路,提高农村公路网络通达性。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采取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和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的方式解决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农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加快公共交通、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服务等向农村延伸,实施行政村环境连片整治,实现农村客运通达“双百”目标,力争逐步实现村庄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受益农户覆盖面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