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北京内蒙古大厦召开乳业振兴发布会,发布《民族传统奶制品加工坊登记办法》,要求各生产厂坊按照民族传统奶制品地方标准进行生产,并建设旅游景区演示体验场所,为游客展演奶制品制作工艺。
近年来,内蒙古致力于民族奶制品特色化发展,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地奶农积极开办奶制品加工坊,生产游客喜爱的蒙古奶酪、奶皮子等传统奶制品,创造了奶制品年产值超10亿元的佳绩。
旅游助力民族乳业振兴
内蒙古地处北纬黄金纬度,从东到西横跨5个气候区域,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湿地、大山脉、大沙漠,绘就了多姿多彩的壮美景象,也孕育了天然、绿色的农畜产品。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副主席欧阳晓晖先后作出批示,要求抓紧研究民族奶食品标准、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生产许可证发放等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扶持民族奶食品加工业力度,推动内蒙古民族奶食品品牌建设,助力奶业振兴,帮助牧民增收。
2020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等11个部门成立了民族乳品联合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推动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发展。
“内蒙古拥有391家A级旅游景区、801家星级接待户、2200多家农牧家乐、200多家星级饭店、1120家旅行社、1.3万余名导游。旅游产业既是立足本土、面向游客销售奶制品的大平台,又是向国内外市场推荐奶制品的讲解员、宣传员和销售员,已经成为助力民族乳业振兴的有生力量。”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处相关人士表示。
乳业成为北疆旅游“新能源”
近年来,随着伊利、蒙牛“两头牛”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内蒙古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奶罐子”。同时,乳业企业积极发展工业旅游,成为祖国北疆旅游的“新能源”。
伊利集团行政总监张霞表示,该集团开展工业旅游以来,累计接待游客量已突破1500万人次。经过15年的发展,伊利已开拓出政务考察、商务交流、研学实践、休闲观光等多类旅游产品,加之多语种语音导览、VR体验、360度在线参观、“摇一摇”生产互动等,让工业游“活跃”了起来。蒙牛工业旅游景区总经理程彩艳介绍,该景区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被评为首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
“伊利、蒙牛两家工业旅游景区的成功运营,释放了乳业的‘白色能量’。同时,农牧家游促进了手工乳制品制作、技艺传承等。”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处相关人士表示。
文化和旅游助力乳业振兴
“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歌声飘荡在内蒙古各大景区里。不论演唱哪一首敬酒歌,景区工作人员都用最香醇的奶酒,真诚地迎接每一位游客。
内蒙古财经大学副教授冯守于表示:“乳业企业推出的工业旅游具有极高的宣传营销价值。参加工业旅游的游客是企业最直接的消费者和最有力的宣传者,同时也是打造乳业品牌的最佳支持者。假定游客在内蒙古旅游期间,每人每天消费一杯奶,每人在旅游结束时购买50元的奶制品,并将自己的良好感受告诉10位亲朋好友,这将是一股不容忽视的消费力量和宣传力量,将有力助推内蒙古乳制品冲出中国,走向世界。”
在内蒙古的广大农村和牧区,口口相传的技艺和传统饮食习惯,成为推进传统乳制品发展的基石。如今,去农村吃一顿农家饭、逛一次牧家乐、买一些传统乳制品,已成为很多游客的新需求。此外,游客对挤牛奶、喂牛、奶食品制作等体验项目也很感兴趣,亲子游和家庭游火爆。
呼和浩特市旅游协会秘书长苏鹏飞表示,目前,在内蒙古的星级接待户和农牧家乐里,奶制品消费在游客早餐消费中占很大比重,独具特色的奶酒、被誉为“内蒙古芝士”的奶豆腐,还有奶豆、奶酪、奶皮子、奶酪月饼等,深受游客喜爱。
“数据显示,在内蒙古各大星级酒店的采购名单里,酸奶、鲜奶及本地特色奶制品是必备的,而制作高端食材所需的黄油、芝士、牛奶巧克力等仍然依赖进口。因此,在发展高端乳产品方面,内蒙古乳业仍然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机遇。”苏鹏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