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稳定和扩大消费。具体到落实层面,稳定和扩大消费究竟该怎么干?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今年春节中国消费市场实现‘开门红’,消费新业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网络购物、餐饮外卖、快递物流等均比往年春节有大幅增长,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发展,网购年货、‘云端过节’、数字红包等消费方式成为新潮流。”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顾学明看来,消费新业态的快速发展顺应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增强了消费发展的创新驱动能力,不仅有效促进了消费增长,扩大了内需规模,而且更好地实现了供需适配、产销并进,使经济循环更加畅通高效,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型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周福庚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消费不仅要挖掘城市的潜力,更要重视广阔的乡村市场。江淮为农村市场量身定制了新车型,同时推出换购、金融助购、免费保养、报废补贴、直补现金等形式多样的优惠政策。“我们精准识别用户需求,以品质为核心带动农村用车需求升级,在改变农村出行方式的同时也助推了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
供给需求两端发力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只有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才能更有效地扩大消费,提升消费品质。
据潘保春介绍,在供给端,荣事达一是构建了柔性智能化生产线等体系,在以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全面推动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二是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比如为应对疫情研发出新一代智能衣物护理机,除了洗护和熨烫塑形功能外,还增加了消毒、杀菌、香薰、去味和烘干等功能,产品畅销国内外。
在需求端,荣事达在国内市场深刻变革的机遇下,借助全国5万多家渠道网点,通过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进一步拓宽优质客户群体,优化市场布局,提高公司销售利润和品牌知名度。此外,公司迅速捕捉市场需求变化,加强市场调研,及时更新产品,加强技术研发。
台盟中央在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指出了一些制约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因素,包括消费维权事件繁多、市场主体责任落实不够、消费者合理诉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满足;供给侧改革滞后,供需结构不匹配,低端产品供给过剩与高品质产品短缺并存;文旅消费特色不足,消费市场拓展乏力,对广大游客缺乏吸引力等。
为此,台盟中央建议,提升消费维权处理能力,共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运用“大数据+云”技术大力发展“云购物”“云体验”等新兴消费和信息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提升文旅综合消费能级,促进文化旅游娱乐消费和餐饮服务消费。
对于体育消费空间尚未得到充分释放的问题,民革中央建议,引导多元力量参与场馆设施建设,提高现有场馆设施利用率;提供高品质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发展体育消费新业态;着力推动体育竞赛与文化表演互动融合,壮大体育文化消费市场。
顾学明认为,当前促消费要解决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要通过加强消费升级导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链投资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补齐消费设施短板。
提升消费意愿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消费的一个瓶颈是居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是促消费的前提。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表示,应继续实施“房住不炒”政策,让老百姓和市场主体愿意将手中的钱用于扩大消费与投资。
顾学明表示,未来需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比如通过采取有效的保障就业、优化收入分配政策等措施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释放和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车电分离、电池标准化并共享方面还存在难点,这也限制了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增长。”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兼山东主管合伙人张国俊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如果这些问题能得到解决,不仅能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也能有效节约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