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高新区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全球竞争能力持续增强,正成为带领江阴走向国际的先行区。10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江阴国家高新区管委会联合编制发布的《江阴高新区国际化创新指数2020》显示,该区2017年指数达到102.6,2018年增长至106.2,2019年持续提升至107.4。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相关专家介绍,“指数”主要通过分析国际、国内、区域三大宏观背景的形势变化,紧扣高质量发展下高质量开放的内涵要求和我国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导向要求,以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际化园区”为建设目标,结合已有的创新发展指标体系来构建,设计形成了“创新基础支撑”、“国内要素融通”、“国际市场竞争”、“开放环境营造”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
“指数”以2016年为基期,分别计算2017年、2018年、2019年的指数变化,其总指数从整体上呈现了江阴高新区近四年的创新发展水平和国际化发展成效,分指数从4个方面就江阴高新区国际化创新能力建设进行了分析。
十三五以来,江阴高新区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产业层级,提升园区国际化程度在厚实创新基础,推动内部要素流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该指数是国家高新区创新指数向个体高新区的延伸,能够有效监测江阴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态和成效,以及从整体上体现了江阴高新区近四年的创新发展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我区国际化创新指数引导着江阴高新区不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基于国际、国内、区域三大宏观背景的形势变化,紧扣高质量发展下高质量开放的内涵要求,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导向要求,以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际化园区’为建设目标,结合已有的创新发展指标体系来构建基本框架。”江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志军说。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江阴高新区开放环境营造指数正在逐年增长,幅度仅次于国际市场竞争指数,该指数反映出江阴高新区正在克服土地面积较小的短板,通过优化发展环境,逐步成为苏南地区营商环境新高地,具体表现在国际创新资源吸引、开放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塑造这三个方面。
在业内人士看来,江阴高新区双创生态逐步改善,说明园区在科技创新、企业能力、产业实力等方面不断提升,近年来,江阴高新区始终坚持培育创新基因,厚实创新力量,提升财政投入力度,通过启动创新企业倍增、创新载体升级、一流人才集聚、创新生态优化“四大工程”进行创新提质。
相关统计也显示,近年来,园区产业价值链层次逐步攀升,成效显著,通过做强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研究未来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2019年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7.5%,研发强度超过5%的企业达到221家,全区企业净资产增长率提升至9.55%,通过探索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规律的支持政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园区产业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特别是随着主导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有效增强了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2019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90亿元,高技术产业达到312亿元,说明园区的产业实力日益凸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优势逐步形成。
从江阴高新区的实践来说,园区更是坚持“引进来”与 “走出去”双轮驱动,通过积极布局海外创新中心,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9年园区总出口额达到422.4亿元,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140亿元,全球竞争能力持续增强。
赵志军介绍,在新的发展新趋势与背景下,下一步,江阴高新区将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区主导战略“两大战略”并推,现代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两个体系”并建,产业发展政策和科技人才政策“两套政策”并抓,全面推进苏南地区经济增长,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窗口,大力度“引进来”,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端创新机构、研发中心等来高新区发展,使海外人才、技术、资本等国际化新经济要素向园区集聚,又大踏步“走出去”,在海外创新资源富集的地方,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先进研发机构,不断拓宽园区国际市场空间,提升园区国际合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