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出台《海门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分布在全市各区镇的183处各类革命遗址、烈士纪念设施加强保护传承。《方案》为我市“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指明了方向。我市将建立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常态化运作,加强革命纪念设施的建设保护,加大红色精神的提炼培育,加速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方案》明确了保护革命遗址、烈士纪念设施的重点任务: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确保革命纪念设施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和传播广泛性。各区镇(街道)对辖区内革命遗址分类修缮,字迹斑驳的重新描漆,墙面脱壳的重新粉刷,碑身不稳的重新加固,灭失损毁的重新建造,让纪念设施永久矗立江海大地。市烈士陵园实施烈士陈列馆内烈士骨灰存放格位改扩建工程,各区镇建设烈士陵园,建成后将辖区内散葬烈士墓就近迁葬区镇烈士陵园。建立“海门市红色纪念设施文物数据库”,公布红色纪念设施文物名录,推进红色纪念设施文物资源信息开放共享。
加强红色历史人物、事迹的研究挖掘,组织力量开展抢救性征集整理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亲历者和知情者等口述革命史料,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对红色故事的开发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繁荣文艺创作,增强红色文化的供给力。丰富红色精神弘扬方式,借助地方曲艺的形式重新演绎红色经典,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扩大影响力。依托革命纪念设施和革命文物保护单位,推出一批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建设一批革命主题遗址公园、红色乡村小镇;组织力量编写以烈士命名的区镇(街道)、村(社区)和道路名录。
通过在不同群体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主题活动,全面调动党员群众主动性和参与性,感受红色基因,升华精神境界,产生工作动力。将红色基因融入党员教育的过程中,以党的组织生活为载体,实现红色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融入学校教育,开发红色基因传承校本课程,因地制宜进行“身边红”的教育,兴办一些“红色小讲解员”“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实践教育活动;融入大众宣传,继续开展送红色基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活动,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吸引大众主动接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提升红色文化对大众的吸引力。
目前,我市已建立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服务保障,明确时间节点,力争在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各项任务,2021年上半年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