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芜湖 > 文字新闻
“含技量”芜湖:劈波斩浪闯新路
发布时间:2020-05-14  来源:芜湖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芜湖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芜湖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含技量”“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含均量”取得历史性成就,放眼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均具有优势。今起,芜湖传媒中心全媒体(芜湖日报、芜湖新闻联播、今日芜湖等)推出“大江滔滔向东流——推进芜湖高质量发展”专栏,聚焦芜湖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的措施、做法、成效、优势,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人心,合380万芜湖人民之力,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江海联运新枢纽、文化旅游新热点、生态宜居新家园、内陆开放新高地的“五新芜湖”。

  历史告诉我们,制度创新、科技创新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抓科技创新就抓住了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近年来,面对国际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内外风险挑战,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环境保护等多重压力,芜湖把握机遇、化危为机,始终坚持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强大的韧劲与定力。

  以今年来看: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下降4.4%,降幅分别小于全国、全省2.4和2.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下降3.2%,降幅小于全国、全省5.2和2.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9.6%,降幅小于全国、全省9.4和2.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下降5%,降幅小于全国、全省9.3和8.0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12.9%,高于全省17.1个百分点。

  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创新不放松。成绩的取得,与芜湖矢志不渝推进科技创新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战略导向密切相关,也是芜湖经济社会发展“含技量”充足的显着表现。

  推动工业技改为产业转型“赋能”

  头顶“皖江明珠、创新之城”的城市名片,芜湖先后在改革开放30周年、40周年入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的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和“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如果说历史上芜湖的突围之路靠的是创新与闯劲,那么今天芜湖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勇立潮头,必须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

  5月8日,记者在中集瑞江的喷涂车间看到,生产线上只有零星的操作工人,生产线末端的成品罐体却快速成列。“整条线只有二十几个人,却能做以前200人也做不到的事情。”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加龙介绍说,传统油漆喷涂污染环境,效率也上不去,成了制约产能提升的瓶颈。为此,公司投入了近2亿元,自主开发建设了国内专用车行业首条智能化喷粉涂装生产线,不但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的环保目标,而且摆脱了只能依赖人力增加来提高产能的窘境,日产量从30辆增加到80辆。企业今年1-4月份业绩同比增长8.1%,今年有望实现营收增长25%-30%的既定目标。

  3月30日,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首车干冰顺利销售出厂,标志着“海螺牌”干冰正式投放市场。作为世界首条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示范项目,实现“绿色生产”的同时“变废为宝”,对于传统工业企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开发的矿车无人驾驶系统也已完成调试,实验车辆已能够循迹自动驾驶。目前海螺集团主要产业板块均实现满工满产,经营业绩企稳回升,海外发展捷报频传,一季度实现了良好开局。

  谁“含技量”高,谁就能占据发展的制高点。中集瑞江、海螺水泥的“逆势上扬”,正是我市坚持创新驱动,以工业技改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以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为目标,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新一轮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技术改造,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19年,全市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45.2%,占工业投资比重为56.4%,拉动工业投资增长20.3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128.1%,支柱产业工业技改对工业投资的增长贡献率达58.2%。

  战新产业培育为动能转化“蓄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面对疫情带来的新挑战,依靠创新驱动赋能,芜湖企业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在求新求变中开辟新赛道,在转型升级中站稳“新风口”。一季度,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分别增长7.0%、15.7%。新产业、新业态发挥了增加经济“抗压力”和“反弹性”的关键性作用。

  疫情期间,三只松鼠跑出“加速度”。一季度,实现营收34.1亿元,逆势增长19%。针对人们因疫情影响而改变的消费习惯,三只松鼠挖掘出了“宅经济”新商机,迅速调整产品结构,跨界布局新业态。“五一”当天新增门店68家,刷新历史。今年全年预计新增就业超1000人。眼下,企业正在上马投资建设5G应用、区块链一物一码平台,打造全程数字化可追溯的产业共同体,加速实现企业新旧动能转化。“小松鼠”变成“大老虎”指日可待。

  能够自动寻找焊点的智能焊接机器人、可以根据产品形状调节的喷涂机器人……面对挑战,工业机器人企业埃夫特并没有放慢研发的脚步。靠着科技创新的强大引力,占据国内自主品牌多关节工业机器人产销规模第一方阵的埃夫特,不久前收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科创板IPO过会。业内人士表示,资本市场的青睐将为这家芜湖机器人企业埃夫特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抢占市场,实现“换道超车”铺平道路。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速推动创新要素聚集,初步形成战新产业“4+6+16”发展的格局,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不断取得新突破。埃夫特公司机器人整机成本降低约15%,与卡内基梅隆大学持续开展深度合作;奇瑞集团与德国斯图歌特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合作生产电动商用车;奇瑞商用车总投资15亿元的总部及物流车项目投产,实现整车销量4619辆,位居国内纯电动物流车领域第1名,第二代智慧物流车“海豚EV”首批订单交付;中联重机去年增资20.5亿元用于农机智能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甘蔗机在东南亚市场逐步打开;钻石飞机既有订单50架、产线饱和,钻石航空发动机获得国内第一张PC证……

  去年一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8%,占规上工业比重为35.8%,均远远高于全省水平;对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4.9%。

  创新平台建设为产业崛起“强链”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4月15日,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揭牌吹响了芜湖人开疆拓土、二次创业的号角。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之上,西湾科技城、前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北湾智能装备产业园、沈巷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园……一批基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智能装备、微电子、5G等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平台和载体正在加快规划建设。

  2019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芜湖的召开,催急了协同打造科技创新大走廊的步伐——距离签约仅仅不到半年时间,总投资约10亿元的上海松江芜湖产业创新中心选址、企业高端人才需求摸底和运营公司成立等工作均已完成。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上海高端创新人才和科研机构集聚优势,该中心建成后将形成“研发在上海、生产在芜湖”的沪芜协同创新模式,推动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体化发展,为芜湖产业创新开辟一片新天地。

  创新平台的建设是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秘钥”。近年来,围绕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现代农机、通用航空产业等新产业遇到的“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市委市政府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开展定向攻关和技术研发,由市产业创新中心开展服务对接与绩效考核。短短两年,我市已建成机器人、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领域共42家重点研发创新平台。近6年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97个,集聚各类高端创新人才2000余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0%,居全省第二;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件,连续9年领跑全省;城市创新力位居长三角41个城市第九位。

  紧扣产业链的创新研发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促进战新产业版图不断扩大,一批科技企业迅速成长为全国乃至全球行业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埃夫特机器人在喷涂、打磨、系统集成等方面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六关节机器人全国销量第一;中电科钻石飞机DA42单机型成功交付,国内首架大型双发长航时无人机CU42实现首飞;奇瑞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明星车型“小蚂蚁”第14万台下线;中集瑞江罐车成为行业标杆产品,拥有全球一流的铝合金液罐车生产线……到去年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到850家,居全省第2位,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全省发明专利百强单位我市占四分之一,奇瑞汽车连续6年位居榜首。

  栉风沐雨自担当,直与天地争春回。眼下,生机盎然的鸠兹大地之上,产业转型如火如荼,创新引擎加速“重启”,项目建设鼓角相闻……在打造现代化创新之城的征程上,芜湖昂首前行、聚焦突破,高举高打、沉稳落子,下好创新先手棋,攥住发展主动权,给疫情过后的安徽和中国注入新的发展信心和力量。

上一条:教体局召开高质量发展大比武工作推进会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