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逆风”开局,桐乡企业如何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技术创新,成为不少企业爬坡过坎的强劲动力。而企业研发机构这一“最强大脑”,就是动力引擎。
这其中,有企业选择整合研发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有企业凭借核心技术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院,为转战国内市场添底气。
集合研发力量答好“1+1>2”发展题
日前,记者走进振石集团华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货车进出频繁,车间里一派忙碌景象。同样忙碌的,还有该公司研究院里的50多名研发人员。前不久,浙江省华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究院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院。
“这是对我们研发团队的肯定,鼓舞着我们继续前进。”该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助理、工程师刘金花欣喜之余,给记者亮出了这样一组数字:全公司有270名员工,其中光专职研发人员就有55人;公司去年主营业务收入近2亿元,但科研设备上的花费至今已超过1300万元;去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0.9%,较省级研究院认定要求高出超7个百分点。
对比之下,华美的研发力度凸显。创新,犹如一根指挥棒,在疫情“大考”面前,指引着华美在复合材料产业转型升级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就在3月16日,华美高性能复合材料基地迁址新建项目正式开工,成为2020年桐乡第一个“拿地即开工”的项目。
比起日后的企业整体搬迁,刘金花更期待的是研发力量的集合。根据振石控股集团“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部署,该基地建成后将整合华美的研究院,以及集团所属的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检测中心的力量,成立振石集团研究院。
这意味着,主攻热固、热塑、拉挤制品的华美,能够借此实现硬件和软件的双提升,成为国内产能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的复合材料创新企业,答好“1+1>2”这道题。
当前,劲吹科技创新春风的,并非这一家。在近期省科技厅公布的2019年新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院和研究开发中心名单中,桐乡分别有6家和10家上榜,累计认定总量继续保持嘉兴前列。
拳头产品再发力支撑企业战略转移夺市场
全市新增16家省级研发机构,传递出怎样的积极信号?
“这是自去年我市第十四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作出《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国际化全域创新之城的决定》之后,首次新增的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对持续提升我市科技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推动全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市科技局高新技术产业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域创新”迎来开门红,助企业“逆风”闯新路。桐乡市小老板特种塑料制品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PVC配方研发、塑料挤出型材技术创新等。
“自2014年重金打造材料实验室,引进橡塑类全套检测设备至今,我们依靠自主研发,已拥有PVC粒料、MBBR生物填料等四大‘拳头型’产品,去年主营业务收入近2亿元。”该公司行政经理孙继芳介绍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牵动人心。而这两座医院污水处理池中的MBBR填料,正是“小老板”生产的。“依托企业研究院,我们在国内MBBR填料领域,估计可以排进前三位。”孙继芳表示,去年,仅MBBR填料的销售额,就达到了7000万元。
疫情当前,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院获认定的好消息传来,为企业提振了信心。孙继芳坦言,为了提升抗击风险的能力,公司及时将重心移至国内市场。依托过硬的研发实力,今年“小老板”成立了中聚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物全降解材料系列化产品,用来解决白色污染环境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企业数量翻倍增长,高新投资额逐年递增,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企业认定总量已突破1000家,累计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30家,省级研发中心79家。
据悉,在近日召开的市十六届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打造国际化全域创新之城的若干政策意见》,接下来,桐乡将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并重点突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