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由青海省科技厅紧急立项,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制的应急科研项目阶段成果产品——藏药体外消毒剂“巴达消毒湿巾”,第一时间送往青海省人民医院等单位,供给临床一线人员使用;藏药新药研发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藏医院等单位科研人员赶制出2000份“九味防瘟黑药粉香囊”,在疫情暴发初期免费送达湖北抗疫一线。
这仅是青海加大科技工作力度,助推传统藏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实现成果转化的缩影之一。
抢救发掘古籍文献千余部
青海是我国藏医药重要的发源地和传播地之一。广袤高原,遍地“黄金”,如何用好资源、加大研发力度、完成成果转化、培育中藏药产业,使千年藏药释放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多年来,青海一直在探索。
“青海省科技厅依托特色藏医药资源优势,加大科技工作力度,搭建研发创新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以产业集群、产业链耦合为基础,运用现代工艺、数字化加工等手段,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健全完善产业链条,为青海省藏医药理论传承、中藏药材培育、藏药新药研发和二次开发、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近日,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苏海红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厅大力支持青海省藏医院、藏药新药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藏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单位的建设发展,深入推进藏医药文献抢救性发掘整理与系统研究,整理出基础理论、药材、经方验方、临床和生产等各类藏医药古籍文献2000余种1000余部,出版100余部古籍文献,《藏医药大典》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藏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奠定了基础。如今,青海省藏医药科研成果已名列全国藏区前茅,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培养出4种单品销售过亿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海省藏医院组织国医大师及专家团队集中攻关,成功研制出久协更卓糖浆,该药被纳入青海省防治新冠肺炎院内制剂。
创新,激发着青海的中藏药研究寻找发展的突破口。金诃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安儿宁颗粒是青海省目前规模最大的药品单产品,在全国上市十余年来,已有上千家医疗机构应用,惠及患儿3000万名,2017年被《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推荐用于风热感冒夹痰证,单品年销售近两亿元。
近年来,青海有效保护中藏医药资源,藏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全国领先。如今,青海中藏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并逐步形成一批集医学、科研、成果转化为一体的重点企业,培养出4种单品销售过亿。
青海省科技厅介绍,青海成功研制出藏药“獐牙菜醇苷”等7种国家天然产物标准样品,实现了青海省在藏药材标准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梓醇片获得一类新药临床批件,实现青海省新药研发零的突破。青海还挖掘整理了10余种新产品和5种国家重点产品。
让传承、创新的成果更好地转化
为使藏医药产业迈向高端发展之路,让传承、创新的成果更好地转化应用,2019年以来,青海省科技厅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藏医药领域创新体系建设,先后支持建立2家国家级藏医药研究重点实验室,1家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7家省级研究平台,先后培养学科带头人19人、科技创新团队3个,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企业10家,取得青海省科技进步奖5项。
青海省还全面实施藏医药文献数字化工程,目前已构建完成藏医药文献、藏医特色诊疗技术、名老藏医医技医术等多个数据平台,成为国外内藏医药科技信息资源最全、数据量最大、水平最高的藏医药科技信息数据中心。
青海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马瑞表示,今年,青海省科技厅将资助1500万元,启动实施“中藏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建设与重点中藏药评价”项目,项目旨在通过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GLP)技术体系建设、藏药品种有效性研究与安全性评价,建立规范的药物安全性评价平台及实验动物平台,解决藏药产品安全性和临床有效评价不足的问题,提升产品竞争力,为产品优化提供支撑和示范,带动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