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序运转是疫情风暴中的“压舱石”,在这场由疫情带来的对企业抗压能力的大考中,作为我县工业发展主阵地的如东经济开发区展现出了较强韧性。该区320家工业企业一季度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05.4亿元,全区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可控的运行态势。
服务“早上马”
连日来,江东合金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作为中天科技集团布局通信、电力、新能源产业链上的重要子项目之一,江东合金自去年正式投运以来,有效满足了集团内部原材料供应。今年,得益于上游中天海缆订单激增,江东合金生产的高精度铜杆、铜单丝、导体等产品需求旺盛,一季度,公司实现销售7亿元。
公司总经理陈爱华告诉记者,企业之所以能迅速恢复常态经营,离不开园区的贴心服务。除安排专人深入企业驻厂服务,指导部署防疫措施外,区管委会在围绕开工复工产业链条,助力企业解决好用工、原料、运输、资金等方面问题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考虑到我们公司有外省专家和技工,区管委会驻点‘小分队’超前规划,帮助制定了一系列方案,目前,这批人员已全部解除隔离,投入到正常工作中。”高技能人才的“加码”,让企业迅速步入正轨。2月中下旬以来,江东合金日均产能达800吨,基本恢复正常水平。
江东合金的快复工、步正轨仅仅是如东经济开发区“两手抓”“两手硬”的一个缩影。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该区10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逐渐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凯爱瑞食品(南通)有限公司是该区一家食品加工企业,2018年,为扩充产品类型、客户群体,公司投入2亿元新上了三期项目,眼下,三期已全面建成投产。“复工申请提交后,开发区帮助企业协调产品出口运输问题,保障了三期酱料、糖浆、固体饮料配料等产品出口不受疫情影响。”工厂厂长胡厚伟告诉记者,新产品带来新增长点,今年以来,凯爱瑞实现应税销售1.64亿元。
“下阶段,区管委会将聚力帮助企业早日实现满负荷生产。”区管委会主任科员李建国告诉记者,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13支驻企“小分队”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特别是针对企业加大生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用电、用气以及防控物资等要素支撑不足的问题,重点整合资源,精准供应,为企业平稳过渡提供可靠保障。
链式“能抗压”
日前,重通成飞风电设备江苏有限公司大功率叶片生产车间内,焊接、涂装、装配……生产重现往日的繁忙。公司副总经理何宏斌告诉记者,在去年底前交付300台套海外、海上订单的基础上,今年公司在手订单已增至500台套,“部分4兆瓦以上海上风机叶片将装备配套于如东沿海各大风电场。”
风电装备制造、智能通讯及电网装备、生命安全防护、汽车电子、食品……作为如东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东经济开发区已逐步建立起较为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在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上,提升“螺丝钉”之间的协同发展能力,才能尽快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率和水平。叶片只是如东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上的一环。在重通成飞按时有序复工的同一天,风机塔筒制造企业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风电主机制造企业江苏海装风电有限公司、风电机组主控系统制造企业江苏国科智能电气有限公司等一批产业链企业均“转了起来”。截至目前,如东经济开发区20多家风电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企业共实现应税销售超10亿元。
“几个主导板块复工情况均十分良好。”李建国说,疫情之下,园区优先支持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动起来”,有利于发挥其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引领”作用,帮助相关中小企业疏通脉络,从而达到推动全产业链贯通复产的目的。同时,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通力合作,也有助于互利共赢,提振风险抵御能力。
创新“强定力”
“今年以来,公司的‘稀土+碳技术’电池需求旺盛,销售份额超出总额的半数以上。”作为如东经济开发区老牌制造企业,江苏海宝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来势很好。
公司董事长沈煜婷告诉记者,海宝电池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占全年销售额比重的3.5%以上,今年刚刚完成的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主要针对铅碳低速电动车电池,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深耕“稀土+碳合金技术”,不断升级改造现有产品性能。“多年来,我们不惜‘重金’推进技改与产学研合作,保障产品持续更新换代,满足了客户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使得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说完备的产业链条是企业发展的机遇所在,那么通过科技创新掌握核心竞争力,则是企业从容应对困难挑战的定力所在。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海宝电池依靠技术进步赢得市场主动权,强势实现逆势增长,今年以来,整体销售收入超2.15亿元,同比增长25%。
骄人业绩背后是创新不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武汉市内医院不同程度地出现医疗物资告急情况。坐落于如东经济开发区的江苏盛纳凯尔医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医疗器械企业,主要生产一体式吸氧管、一次性使用无菌敷贴、体表导管固定装置、一次性雾化吸入器等产品。由于长期与武汉医院有合作,接到求援后,企业正月初十便完成各项手续,正式复工,其后,每天向武汉地区发运1000箱产品,有效保障了疫情重点区域防疫物资供应。
“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吸氧管可采用一步连接法,方便、快捷、牢固,结合螺旋和快接的优点,还可耐高压。”盛纳凯尔公司董事长马建军坦言,自主研发的产品能为前线疫情防控尽一份力,他感到很自豪。据他介绍,盛纳凯尔2016年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一直以来,公司始终遵循“技术创新,品质至上”的方针,目前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1项,创新正日益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