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隔离,我守护。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被看做疫情防控“前移哨点”的集中医学察点纷纷启用,在魏塘街道,就有这样一群“逆行者”,在防控疫情 的日日夜夜里,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消杀、测温、送餐,以专业化的医学观察和人性化的守望相助,成为集中医学观察群众可依靠、可信赖的“家人”。
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践行入党誓言;火速集结,面对最高峰时的90位观察人员,这支由机关干部、公安 干警、医务人员、退役军人、热心志愿者等组成的29人“硬核”团队舍小家为大家,连续十几个日夜战斗在防控第一线;依靠集体智慧,摸索出一套高效便捷的工 作机制和操作流程,为其他新创设集中医学观察点提供了高标样板……隔离疫情,但隔离不了爱、勇气和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 着抗击疫情的“魏塘速度”,传递着大爱无私的“魏塘温度”。
一根热线架心桥
“小雪,早饭吃了吗?”“小雪,午饭已经送过去了,记得吃哦。”眼看一条条微信石沉大海,魏塘街道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顾静芳的心被揪 了起来。 2月4日晚,四川籍新居民小雪和表哥一起从老家返回嘉善,因途经武汉,两人一到嘉善便被要求进行集中医学观察,但小雪不理解也不愿配合。
监控显示,给小雪送去的饭菜依旧在门口一动未动,从送餐人员处得知,小雪已经出现了低血糖症状。心急如焚的顾静芳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对小雪动 之以情,晓之以理。“集中医学观察是为了你们以及更多人的健康,我们会像对亲人一样照顾好你们……”几番“热线”沟通下来,小雪解开了心结,还会时常发信 息给顾静芳提醒她注意身体。
“谢谢阿姨送来的书!”“我妈收到蛋糕后很感动很开心!”“谢谢你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爱出者爱返,在顾静芳的手机里,一条条微信记录着这个临时大家庭的温情点滴。在守望与被守望间,大家朝着同一个心愿努力着。
“指导员”开起心灵“小灶”
“各位住户大家下午好,又到了和大家聊天的时候了。此时此刻,你或许迫不及待地想去沐浴久违的阳光,或许焦急地等待着开工完成交付企业的订单, 或许期盼着重返校园,然而,传播尚未完全阻断,紧绷的弦一松,我们都有可能前功尽弃……”这样的心理健康直播课每天下午5时都会在观察点开讲,讲课的正是 该团队负责人、魏塘街道党委委员、人武部长钱杰。
“特殊时期,我们既得严防死守,更得关注隔离观察人员的心理健康。”观察点启用之初,钱杰便提出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给集中观察人员送去关怀。
如何“隔离不隔爱”?曾在部队担任指导员的钱杰又干起了“老本行”:给观察对象上心理辅导课。每天一早,钱杰都会关注关于疫情的各类新闻,结合 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备课”;每天下午5时,一堂15分钟的“有料”心理辅导课总是大家一天里最期待的环节。钱杰说,很多被观察人员来之前内心都存在不同 程度的抵触和焦虑,但经过心理疏导,很快就消除了这份恐惧和抵触。
和儿子的“君子协定”
从1月28日开始,作为志愿者的沈标便忙碌于观察点的后勤保障。思念家人时,只能小心翼翼地和儿子视频聊天,就怕母亲看出“破绽”。直到后来,大家才知道,原来沈标是瞒着母亲到观察点当志愿者的。
“一线工作人员这么辛苦,大家舍小家为大家,我也应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隔离点招募志愿者的信息,沈标便主动报了名。怕有心脏病的母亲担心自己安危,他和儿子做了个君子协定:如果奶奶问起,就说爸爸出差了,要很久才回来。
“爸爸你去吧,我支持你!”儿子的懂事也让沈标心有愧疚。有一次,为了给观察对象准备一个温馨的生日,沈标早早就开始准备起来,忙碌了一天的他随手打开一碗泡面,吃着吃着才想起:今天不是儿子的生日吗?没有蛋糕,没有礼物,一句“生日快乐”,已是他唯一能给的。
有家不能回,有儿不能顾,但在沈标看来,疫情防控是当前最大的事,只有大家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才能汇聚成攻坚克难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