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你要到哪里去啊?”
“肉、酱油没有了,出去买丢。”
“这样啊,那你不用过卡口了,村里为这次疫情专门设了一个临时便民购菜点,你可以到那里去买,为了自身安全能不出村的还是尽量不要出村的好”。
每天在桐庐凤川街道下洋洲村卡口,这样的对话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自2月4日零时桐庐实行最严出行管控禁令以来,作为常住外来人口多、村内小路四通八达的城中村下洋洲村来说,管控难度大了不少。通过采取小路封道、大路设卡原则,下洋洲村严把三个主要卡口,经过卡口“一查二测三问四登记”制度的3天试行期下来,每天进出人数达160余人,就“去哪里”一栏统计下来,近三分之二目的地直奔菜场、超市。为了确保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下洋洲村书记朱樟平脑子里突然就蹦出来村里要自己建一个临时购菜点的想法。
便民菜场规矩多 百姓却纷纷点赞
“这个办法好,村里的这个临时便民购菜点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吃饭问题。我这人胆子小,从春节过年起一直呆在家里没敢出门,都已经吃了好几顿泡面了。”村民王阿姨说道,“而且这个最严‘购菜令’,让我出来买菜更放心了。”
出门买个菜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下洋洲村经研究讨论制定了最严“购菜令”五条规定:没戴口罩不得买菜;买菜时间8至12点定时开放;每户限定一人出门购买;每人采购不得超过20分钟;交易价格不得高于市场物价。
这个铁规矩,确保买卖双方在最少接触、最短时间内完成交易,将买菜的时间和空间压缩到最极简,既有效阻断病毒传播渠道,又解决了百姓的“菜篮子”问题。
“宣传+设卡+引导” 村内实行“卡中卡”
临时便民购菜点一成立,同步设立了党员志愿服务岗,形成村内“卡中卡”。7名党员主动报名,对人员进出登记、测温、消毒,做到程序不减、标准不降、尺度不松。
“现在疫情形势还很严峻,我们做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党员“红管家”严金群边给村民测量体温边说,“这个卡点一设,一来我们可以动态了解村民的身体状况,二来人流量一多我们就可以及时进行引导分流,避免形成新的集聚点。”
据悉,自2月7日设立疫情临时便民购菜点以来,共有600余人完成生活物资采购,村卡口进出人员减少了75%,把疫情风险控制在了最小单元内,同时实现管理服务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