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滁州 > 文字新闻
让创新和开放更具活力 ——访国家级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盛必龙
发布时间:2017-10-31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开发区: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创新需要一种情怀,这种情怀让滁州经开区从上到下都增强了崇尚科技创新的意识。而作为滁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滁州经开区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强大的开放基因。”国家级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盛必龙说。

  近年来,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相关部署,滁州经开区不断深化创新驱动与开放发展,为滁州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滁州经开区是如何在创新与开放的两翼上精准发力的?形成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滁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盛必龙。

  记者:近来,滁州经开区提出打造“科技创新产业链”思路,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您看来,打造科技创新产业链,最首要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盛必龙:要打造科技创新产业链,必须增强崇尚科学的意识,大力支持科技研发,促进技术创新,需要形成对高层次人才、团队的高品质服务和全力支持的氛围。

  一是要构建人才环境。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及支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一系列措施。园区专门研究出台了《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暂行办法》,通过创业资金、研发经费、融资、产业化和子女就学、安家补助等多种政策扶持,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入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胡庆春博士、肖惠宁博士等牵头的高科技团队先后领衔一批科技前沿项目投身园区创业。

  二是要解决要素配置。在科技创新产业链中,转化环节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重点要解决技术向应用的转化,应用向产业化的转化,必须完善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配置。

  记者:为打通科技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滁州经开区是如何做的?

  盛必龙:在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科研单位缺少真心实意的资助,尽管政府有各种支持条件和政策,社会和市场资本也迫切需要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但是一些苛刻的条件,以及人为设置的高门槛,使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无法接受。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发区来担当。为此,我们出台了支持科研和创新人才、团队的奖励办法以及资本配置办法,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指南针科创园有一批从海外归来的科研人员,带来了水处理膜、白芯片、光触媒等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高科技技术项目,经过小试、中试,有的项目已经出成果。

  在应用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有效解决有两个问题,一是市场资本风险应对;二是政府投资免责应对。所以资本配置十分重要,需要基金平台、风投平台的支持,来解决产业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我们的投资资助,园区的量子点、宏创等一批企业已经实现了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在宏创,园区的资本已经退出60%,量子点的投资也要马上退出。

  为助推科技成果走向市场,我们也积极开展了探索,譬如指南针科创园孵化的水处理、纳米材料等成果,我们积极向园区企业推介,及时得到了市场转化。

  记者:在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滁州经开区实施了哪些重要举措?

  盛必龙:搭建创新平台,是为了给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提供发展空间。园区已经着手建设原创科技城、指南针科创园,还有即将挂牌的盛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较好的吸纳了海内外高端人才和团队。

  为完善科技创新产业链,我们大力推进与研究院、大专院校和国家部委的合作。最近和北大、上海同济、合肥工业大学、杭州电子工程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教育部合作实施蓝火计划,在园区设置蓝火计划基地,组建全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东部)。在与企业的合作方面,盛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就是由盛德大业联合宁德时代新能源和北京大学部分专家共同在滁州设立的。此外,我们还和京东合作共同设立大数据运营中心。

  为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我们依托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华东分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在研发、制造、检测等方面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今年6月份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牵头成立滁州市家电协会,进一步深入为家电企业服务。

  在“九滁合作”(指九三学社与滁州市)中,我们帮助银兴新材料、聚保利等12家企业深入对接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安徽大学等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进行高层次的研发,其中信盟装备与合肥工业大学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在自动化装备领域进行技术升级;银兴电气与同济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在VIP绝热板的技术升级和建筑领域进行新的开拓。

  针对园区食品工业,我们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深入对接,正在筹建食品研究院与检验检测平台,将利用本地优势,加强食品企业在滁进行新产品研发与检验检测、技术提升等。

  记者:今年上半年,滁州经开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7亿美元,同比增长68.6%,总量位居全市第一。滁州经开区是如何帮扶企业开展国际业务的?

  盛必龙:大开放才有大发展。对外开放,是开发区持续求进的活力之源,更是经开区赢得未来的重大机遇,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为帮扶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我们高度重视企业服务创新。定期走访辖区内重点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制定对策,整合区内资源,对接相关部门,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力度,对园区企业实行“超前、主动、到位、高效”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最新出台的外贸扶持政策,积极组织企业开展申报工作,用足用好政策。

  此外,我们也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培训、展会,大力培育外贸出口经营主体,提升企业外贸操作技能,积极拓展进出口业务,提振企业做大做强外贸业务的信心,促进外贸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和稳步增长,支持企业积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积蓄发展新动能。以东菱电器为例,公司95%以上的产品都出口到欧美等国家,经过7年的不断发展,目前公司产品已出口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知名的小家电制造企业,并与诸多国际小家电巨头达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记者:为实现高水平“引进来”,滁州经开区有哪些着力点?

  盛必龙:为实现高水平“引进来”,我们一直聚焦高科技项目引进,譬如促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赵国屏院士团队投资药用纳米抗体筛选、高通量基因合成等高科技项目。目前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已达到41家,凭借着智能家电产业独特的全产业链优势,2015年,滁州经开区被确定为全省首个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并被列为安徽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与之相对应,我们为高科技企业、战略新兴企业提供了一系列完善的政策环境。2015年,园区制定实施《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暂行办法》,每年拿出1亿元对园区企业在技术改造、机器换人、两化融合等8个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加快推动“调转促”。2016年,出台《关于鼓励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政策》,对战新项目给予股权投资、科研设备补贴、研发费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今年又研究制定了《促进原创科技城建设发展若干政策》和《资本招商暂行办法》,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打造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不对称优势,吸引科技前沿项目落户。目前,园区已引进外资企业50余家,其中进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8家,进出口超百万美元企业26家。

  记者: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滁州经开区有哪些进一步的发展思路?

  盛必龙:下一步,滁州经开区将继续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推进的机遇,在对外开放中展现更大作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思路。

  一是面向海外的高端产业开展合作共建。主要与国际知名企业,如博士西门子、雀巢等合作共建共同打造实体经济跨国合作平台。

  二是与海外高校进行合作。譬如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的华盛顿大学等合作,推进建设科技创新跨国发展平台。

  三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对外出口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园区出口企业有20多家,今年出口有望超过十个亿,增长40%以上。

上一条:筑巢引凤凝聚发展新动能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