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6年度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结果出炉,包河连续5年蝉联“全省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一类区”称号。过去5年,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迎难而上、稳步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投资动力、扩大社会就业、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擎起了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
总量攀升 非公经济成发展“新引擎”
十八大以来,全区非公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全区实有非公企业市场主体(民营企业和个体户)27133户,注册资本251亿元。到2016年,非公企业市场主体达到78634户,增长近3倍;注册资本达到2599亿元,增长10倍多。
总量不断攀升的同时,非公经济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区聚焦“8+X”重点产业,着重在金融商务、创意文化、旅游会展等服务业领域发力,努力提升产业质态。截至今年6月底,我区第三产业期末实有总数83517户,较上年同期增长29%。其中,非公企业市场主体占各类市场主体的比例达97%,在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杠杆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财政收入的基础来源、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和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史道云说。截至目前,非公经济对全区GDP贡献达60%以上,财政税收贡献达到65%,就业贡献超过85%,新增就业贡献95%以上,非公经济逐渐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引擎”。
厚植沃土 非公企业活力迸发
今年3月24日,一记清脆响亮的敲锣声,宣告着我区本土企业——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作为本土第一家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常青机械无疑成为全区民企发展的“定神丸”和“风向标”。
巨一自动化、锐能科技、安达创展……一大批叫得响叫得亮的非公企业品牌乘势而上,蓬勃发展,活跃在新能源、科技、创意文化等各个领域。据统计,过去五年,区工商联有22家会员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民营企业百强”,46家会员企业荣获各类表彰600多个,其中国家级38个,省级62个,市级300多个。
厚植沃土万木兴。近年来,我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包河区扶持产业发展”1+6”政策体系、《包河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规定》等政策,千方百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做大做优做强。2016年,我区兑现政策资金9766万元,为非公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此外,我区还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行“并联服务法”,创新实施项目招商、规划、国土、属地、投资商“五个轮子一起转”机制,实施“人才汇聚、人气集聚”计划,推进“政银担合作”,积极对接市级“基金丛林”,做实做强区级“三大产业引导资金”,着力解决非公企业“融不到、用不起”难题,助推传统非公企业上线、上市。
筑牢堡垒 非公党建引领发展
宋少东是安徽东昌建设集团董事长,2016年12月获得“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荣誉称号,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成为全区非公企业家的典范和楷模。
“企业发展的好,除了踏实做好生产建设工作,筑牢非公党建的堡垒也十分重要。”宋少东说。东昌建设集团党总支十分重视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党日誓师大会”、“我为公司献一策”、观看“红色抗战电影”等系列活动,夯实了党建基础,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非公党建的引领下,集团上下形成了‘企业有生气、产品有名气、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的良好氛围。”东昌建设集团党总支专职副书记张大建介绍。
东昌建设集团是全区非公党建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近年来,我区深入推进全市非公党建试点工作,发挥区总商会职能,对标先发地区、新兴产业、一流企业,定期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学习培训,实施“品质创建”行动,引导非公企业造品质产品、创品质服务、塑品质企业。去年11月,包河经开区益企党建与公共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围绕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集中党务服务、公共服务、产业服务和社会服务四大类服务资源,整合各级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资金10亿元,建立“服务企业资源包”,为企业做好服务,促进企业发展。
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区2969家独立法人非公企业,全部实现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已成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284个,其中单独组建1001家,单独组建率33.72%。
在非公党建的引领下,我区非公企业家和非公人士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公益行动、爱心活动和精准扶贫。五年来,捐款捐物累计达6000多万元,2016年,全区共有17家会员企业加入全市“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中,结对帮扶庐江县和颍上县10个贫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