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无锡 > 文字新闻
6000亩湖水“净化器”将变废为宝
发布时间:2020-01-09  来源:宜兴市人民政府  发布开发区: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镰啰!”1月7日早晨7点半,在太湖沿线新庄街道段,阵阵寒风吹过,太湖水面泛起层层波浪。随着割芦小组组长孙伟强的一声令下,20多位穿着防水服、戴着护目镜的割芦工们,小心翼翼地踏进了泥泞的芦苇荡。

  去年12月以来,太(滆)湖湿地芦苇综合管护工作正式启动。按计划,去冬今春,我市将处理枯死芦苇6000余亩,并科学推进资源化利用。但是,像昨天这样的阴霾天气,对于在太湖西岸沿线作业的割芦工来说,可不是个好事情。收割芦苇时,他们不仅要将身体浸在刺骨的湖水中,迎面扑来的寒风还大大增加了割芦难度。

  每到秋冬季,太(滆)湖岸线日益繁盛的芦苇、盛开的芦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孙伟强说,养护这些芦苇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环保。在沿湖湿地种植芦苇,可以有效改善湖体的水环境,吸附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2013年起,我市每年都组织专人对太湖、滆湖等地的芦苇进行人工巡查、养护,对缺失芦苇进行补种。管护后的芦苇长势良好,不仅有效降解了湖内源污染,而且给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之所。

  芦苇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令人欣慰。但前几年,每到秋冬收割季前,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却望着成片的芦花愁眉不展。年逾六旬的割芦工蒋红联站在芦荡中,一边熟练地挥动着镰刀,一边介绍,村民们过去都有自发收割芦苇的习惯,拿回家用来编物件、烧柴火,或处理还田。但随着农民生活习惯改变,芦苇的用处大大“缩水”。同时,出于环保考虑,芦苇处理也不能“一烧了之”。

  为做好芦苇收割工作,自2016年起,我市启动沿太(滆)湖的周铁、新庄、丁蜀、高塍等地开展芦苇收割与资源化利用工作。按计划,去冬今春,我市将处理枯死芦苇6000余亩,其中新庄街道收割面积500亩。为确保收割成效,我市优化收割专业队,去年建立由壮劳力组成的专业队进行收割作业,逐步用机械收割代替人工收割。

  蒋红联已连续多年参加太湖沿线的“割芦会战”,有着丰富的经验。割芦讲究的是技巧,蒋红联说。岸上的芦苇可以用收割机,但是滩涂里的芦苇还是需要“全手工”。手持一根竹竿,提前探知湖水深浅。芦苇荡里湖水看似只有齐腰深,但下面往往是松软的淤泥,不“度度”深浅,就能给人一个踉跄。尖锐的芦根,也如一根根埋伏在地下的尖针。尽管防水服都经过加厚处理,但依旧躲不过被扎破的风险。一旦被扎破,湖水就会倒灌进来。用老蒋的话说,那感受,真的很刺激!

  老蒋说,芦苇收割清理后,会统一堆放,打捆,运往位于丁蜀镇的资源化处理厂,通过粉碎、快速处理发酵、菌种扩繁等环节,捆捆苇秆最终会变成一袋袋有机肥,用于还田和都市农业的盆栽等。

上一条:交流对接 MIT在锡举办产学研创新研讨会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