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任务时,明确提出要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与消费对应着供给和需求两端,“双升级”意味着供需双方同时发力,一方面,产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质量;另一方面,消费升级也倒逼产业升级。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价值链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将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市场规模巨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商品消费国,出境游消费规模位居全球之首。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消费也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消费升级现象愈发明显,从温饱消费向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过渡升级。在消费规模扩大的同时,消费内容重心发生变化,消费结构逐渐升级,城乡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由2013年39%下降至2018年34.9%,城乡居民温饱消费支出占比持续下降,满足提升自身和享受需求的消费支出增加,旅游、教育、文化等消费增速加快,网络游戏、在线培训、创意设计等新兴服务性消费多点开花。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新型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居民消费向着便利化、智能化、社交化和体验化方向全面延伸,并呈现消费时间延时、消费空间拓展的发展趋势。消费已由个人行为向社群转变,由注重功能消费向价值消费转化,更多追求心理、精神层面满足。消费需求的这些新特征和新趋势,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作为生产制造大国,目前有2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在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企业的供给能力,促进了消费市场供给侧从短缺到宽裕的结构性转变,将居民消费推上了新的台阶。但是应该看到,我国许多产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粗加工、附加值低的产品多,精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少;部分产业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消费者要求,供给与需求错配。与此同时,服务供给不足,新兴的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中介服务业、体育、教育、旅游业等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充分,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因此,亟待通过技术进步、加大研发投入、创新生产方式和供给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满足更高质量消费需求,一要大力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引导企业瞄准更高标准改造提升现有产品结构,注重研发力量投入和核心竞争能力提升。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加消费品市场多样化的有效、高质量供给,将传统制造工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新兴技术,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快速生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二要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加大培育自主品牌力度,为品牌、技术等资源的转让、评估创造宽松环境。借鉴国外知名商品品牌企业的运作模式、经营方式和发展理念,培育品牌文化内涵,明确品牌文化定位,以服务创新精细化、人性化为引导,自主创新国产商品品牌,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质的提升。
三要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的商品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生产与消费在时空上的高效匹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商品流行周期缩短,市场需求波动大,鼓励流通企业构建产销信息共享机制,提升市场敏捷反应能力。在整合供需信息基础上,流通企业以供应链协同方式介入生产过程,以制造合伙人身份指导生产,提升流通企业在商品产业链中地位,使各环节企业成为互为依赖的共生系统,共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四要加大新型服务消费供给,鼓励新型服务发展。通过精准定位细分市场,将消费者、销售功能、品牌能力、营销策略等资源进行整合,拓展功能定位,提升多元化服务功能,加大服务商品多样化、差异化程度,提供多层次商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拓展消费空间,提升消费质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为产业和消费两端协同发力、相互促进指明了方向。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升级拉动产业转型发展,而产业升级又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催生新的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潜力。两者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必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