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蚌埠华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记者见证了这神奇的一刻。华特科技工程经理宋杰告诉记者,月产能10KK的指纹模组生产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正在小规模试产。该项目完善了我市硅基产业链条,推动了硅基功能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战略平台,引领我市由以纺织服装、机械化工为主导的老工业基地,向以硅基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城市转变。2012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30%。今年1-8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94.4亿元,稳居全省第3位。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12年的不足20%提高到目前的36%,居全省第一位。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市委、市政府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首要位置,聚力实施‘四个一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2000亿元。”市发改委主任吴永彬介绍说,为了激发新兴产业发展活力,我市完善“1+2+N”产业发展扶持体系,对接“三重一创”、科技强省等政策,研究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两个中心”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引导资本、土地和创新资源向硅基新材料、生物制造、智能装备制造和专用电子器件“1+3”基地集聚。
这几年,我市坚持项目牵动,不断夯实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军民深度融合项目,建立绿色通道推动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依托中电科40所、41所建设依爱电子产业园,其孵化装备市场占有率达70%;中国兵器工业214所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建成亚洲首条EMCCD生产线。加大驻蚌院所支持力度,设立1亿元驻蚌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专项资金,促进驻蚌院所创新成果就地产业化。目前已摸排驻蚌单位重点项目97个,总投资391.49亿元。对于未来高成长型项目,我市坚持“扶强、拓面、创新”原则,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开展精准招商,新引入比亚迪、泰富重装等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培育实施云轨制造、海洋装备制造等先导性产业。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我市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快速集聚,企业数由2012年的93家增长到284家,形成以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中粮生化等百亿元企业为引领,丰原集团、安徽柳工等企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先后荣获5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0.15mm极薄玻璃基板、空心玻璃微珠等产品开创国内先河,中光电8.5代基板玻璃、北方电子研究院安徽公司EMCCD等项目填补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