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复杂环境下,盛虹集团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积极应对,用坚定自信的步伐,正通过掌握核心产业链上的核心科技,外贸出口经营逆势飘红,今年1到11月,出口增幅超过20%。
今年以来,盛虹继续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加快从“产品走出去”向“品牌走出去”升级,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这也是盛虹集团助推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法宝”。
凭借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盛虹集团紧盯全球先进功能纤维发展趋势,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等为突破口,针对碳纤维、对位芳纶、聚酰亚胺等及其复合材料的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进行攻关,始终坚持“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构思一代”的产品升级换代理念,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研发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加速技术成果转化,高端化产品逆势发力,成为企业出口稳增长的“先手棋”。
12月5日,记者来到盛虹国望高科的车间,一批刚刚生产出来的可再生纤维,正紧急打包,即将发往意大利。集团外贸主管叶家斌介绍,这些从废弃塑料中提取出来的再生纤维,如今是海外市场的香饽饽,10月份以来,海外客户对可再生纤维的订单需求大幅增加,仅一个月时间,他就跑了6个国家和地区,收到的订单,产能已经排到明年2月份。
盛虹集团化纤产品外贸经理刘林静告诉记者,去年年初在一次国际展会上发现,很多欧洲大客户品牌都采用了可再生纤维,而且在未来3到5年内,可再生纤维的需求还会持续增长。“这对于我们稳定出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今年年初开始,盛虹就已经在着手抓紧对可再生纤维的技术突破和量产。”刘林静说。
在国内甚至国际化纤市场,可再生纤维还属于新鲜事物,生产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产能规模小,能生产全品类多规格可再生纤维的企业还不多。在敏锐捕捉到这一关键信息后,盛虹前后投入超过5亿元,组建了20多人的技术研发队伍,强化原始创新,针对可再生纤维关键核心技术展开攻关,并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
生产性废丝再生循环利用是个世界难题,因生产性废丝多数是断头产生,熔体本身品质即存在问题,将其再生制备超细长丝纤维,技术含量非常高。“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致力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优势。”刘林静说,研发团队经历多次失败,到今年9月逐一突破新材料应用、关键工艺等关键技术,成功攻克了可再生纤维在聚合等方面的一系列难题,开发出废丝再生装置,同时,产品规格和种类从年初的20多种增加到500种以上,产能增长了10倍以上。
“突破核心产业链上的核心科技,才能强大自身,企业才有提质增效稳出口的底气。”盛虹集团研发副总工程师边树昌告诉记者,盛虹当前在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继续推进智能化车间建设,每年可节省成本1500万元,总体生产效率提高30%,无论操作的准确性、产品的检出能力,还是产品质量方面都有大的提升,保证再生纤维高质量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记者了解到,今年1到11月,盛虹集团出口增幅超过20%,在东南亚、美洲和欧洲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仅可再生纤维一项,新增国际客户数量就超过30%。而盛虹集团可再生纤维的量产,不仅使得海外订单大幅增长,每年还可以回收利用废弃塑料近5万吨,实现了节能环保和经营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