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浦东新区 > 文字新闻
浦东打好“四张牌”助力上海发挥长三角一体化龙头作用
发布时间:2019-12-06  来源:浦东时报  发布开发区:上海临港产业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规划范围、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为这一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纲要指南。浦东新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站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经过近30年发展,浦东的GDP占上海全市总量近1/3,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占到上海的“半壁江山”。加上自贸试验区、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域落在浦东,各类重大改革事项大多于这片热土上先行先试。

  可以说,浦东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更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标杆,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突破制约长三角深层次一体化的基础性、关键性领域与环节上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助力上海更好地发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龙头城市的引领和带头作用。

  以产业园区为“招牌”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产业跨区域转移

  产业园区是浦东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招牌”。

  截至2018年年底,长三角34个国家高新区的GDP达2.89万亿元,占全国国家高新区GDP的26.1%,占长三角GDP的13.7%,是推动长三角区域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与主力军。产业园区是浦东开发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空间政策工具,是集聚经济发展要素的基本空间载体,承担国家战略发展和地区经济“增长极”的历史任务。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浦东产业园区特别是四大国有开发公司在园区建设、环境营造和企业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在全国打响了园区开发建设的品牌。

  浦东要充分发挥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品牌优势,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搭建长三角一体化经济发展平台,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将已有的建设经验、品牌价值、资本要素和运营模式等资源在长三角区域进行复制、拓展,推动产业深度对接、集群发展,提升产业辐射能力,从而提升整个长三角区域的投资吸引力和产业集聚度。应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突破传统地域和体制限制,创新企业主导和政府主导等多种形式,推动浦东的开发公司、园区“走出去”。同时鼓励长三角其他区域在浦东以园区共建、设立办事处、联合研发等形式,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分享”为原则,共筑跨省市合作科技创新和转化平台,强化浦东科创和研发功能。发挥浦东大科学设施集聚的优势,促进浦东产业园区与长三角其他区域的合作。目前,张江建成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涵盖光子、生命、海洋、能源等领域。其中,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聚地在张江科学城初步成形,这是浦东引领长三角园区合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优势。

  以自贸试验区为“王牌”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制度创新活力

  自贸试验区是浦东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王牌”。

  上海自贸区是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是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自2013年9月自贸区在浦东落地以来,上海形成的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得以复制推广。作为全国自贸区“雁阵”的“领头雁”,上海自贸区可谓名副其实的“制度创新供给者”——通过制度创新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国内经济改革提供经验支撑。

  长三角是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的“首站”,以自由贸易账户为例,已复制推广到海南、广东、天津等地自贸区,下一步还将在长三角复制推广,并最终在全国复制推广。长三角要实现高质量的一体化,不仅需要政治和战略层面的理念整合,更需要内在持续的市场和社会层面的深度融合,因此最终还要依靠市场化主体来推动。自贸区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核心是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提供相对稳定、透明、开放、公平的规则体系,为市场主体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提供便利条件,降低其参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率。浦东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释放企业和市场活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长三角提供制度创新范本,消除制度差异,激发市场主体和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自由竞争、自由流动,以企业的活力、市场的活力、社会的活力,体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以跨国公司为“金牌”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全球资源配置

  跨国公司是浦东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金牌”。

  相比江苏、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上海集聚全球领先跨国公司总部,是中国大陆跨国公司总部最多的城市,也是联通世界、链接全球资源的“桥头堡”。

  浦东跨国公司数量占上海总量的“半壁江山”,高度发达的总部经济是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长三角其他城市和区域不能比拟的。

  宽广的开放度令浦东与世界经济的关联越来越紧密,日益完善的金融、航运和服务贸易环境决定了浦东在跨国公司全球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跨国公司具有丰富而敏感的市场“触觉”,贯通国际国内两大市场,跨国公司既然可以跨越国界布局经济资源,当然也可以跨越省界优化要素配置。因此,以跨国公司为主体推动浦东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是一条重要路径。跨国公司将投资、设计、研发、营销和结算环节留在浦东,而将制造环节放在更为广阔的长三角区域,优化了产业链布局,促进了要素优化配置。

  另外,在跨区域经营的同时,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跨国公司通过产业链与长三角本土企业产生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联系,由此产生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机制,促进了区域空间资源的优化,形成了产业集聚放大效应和再次扩散效应。

  以公共服务为“名牌”进一步打造长三角公共服务高地

  公共服务是浦东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名牌”。

  我国的公共服务资源,基本上是以行政区为界进行统筹和分配的。各地的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不均衡,给区域经济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造成了障碍。长三角要实现高质量的一体化,必须打破行政界限,让各种公共服务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真正流动起来,以全面提升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水平。

  浦东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集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丰富,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理应承担“领头羊”作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公共服务资源较为丰富,公共服务体系也较为完善,但是面对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长三角内部各城市之间仍然存在许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鉴于浦东新区的高引领性和强示范性,要立足长三角地区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群的目标,提高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能力和水平,加快长三角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和体系对接,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与共有共享,推动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政策标准逐步同步和统一。

  此外,在提升公共服务辐射能力的同时,浦东要充分对接自贸区社会服务业开放,打造长三角公共服务高地。

  发挥浦东公共服务业辐射作用、推动长三角公共服务高起点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就是与上海自贸区社会服务业开放进行对接,由于外资或合资的教育培训、医疗服务等项目在提升本地服务业水平的同时,更容易突破行政区域的约束。自贸区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不仅存在战略上的联动,更有着深层次的要素互动。经过6年的建设,上海自贸区已进入扩区、扩容、提质、增效、辐射周边并与周边并轨发展的新阶段,服务实体经济、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以医疗服务为例,上海自贸区建设几年来,多家外资医疗机构以合资、合作或独资的形式进入,加快了医疗体制改革创新的步伐,提升了医疗服务与保险要素的国际化水平。以今年9月对外开诊的上海阿特蒙医院为例,其是自贸区成立以来引进的首家外资综合性医院。该院探索“医保+商保”双轨支付模式,正积极准备纳入中国医保体系。将上海自贸区社会服务业开放项目优先引入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有利于在长三角形成高质量、无边界的公共服务体系,从而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一体化的形成。

上一条:溧阳两学校接受常州市绿色学校验收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