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技艺是技艺与文化、传统与现代的黏合,在当今世界备受重视。作为推动世界文化技艺的创新性活态传承的载体,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在充分挖掘文化蕴含的基础上,增进中外文化交流,让文化技艺在交流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传承,让世界文明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1月17日至19日,在安徽省蚌埠市举办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世界文化技艺(龙子湖)交流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外文化交流高级别会议上,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主席严昭柱如是说。会上,中外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围绕文化技艺、传统工艺、非遗保护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作为世界范围内较早提出“无形文化遗产保护”概念的国家,日本很早就以法律形式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为世界非遗保护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日本前副外务大臣高桥千秋认为,文化遗产保护要从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尤其是从重视自己的文化价值开始,进而不断增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他表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很难葆有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初心。当代的日本人,已经意识到理解国家文化的重要性,这不仅需要人们共同保护,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灌输这些教育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务前负责人爱川纪子认为:“每位社区居民都有义务去进行相关的保护,因为非遗是我们共同创造出来、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这样的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身份认同感。”她希望通过建立社区监督委员会来进一步提高社区非遗保护的专业性,同时,进一步健全保护体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马克·雅各布斯认为,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其所强调的“以社区为中心”原则的普及,社区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新载体。
“如果把‘世界文化技艺的活态传承和创新的发展’比喻成凤凰,那么,青少年就是它的核心,市场和互联网就是其发展的两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张严介绍了在非遗传承发展方面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近年来,该学院面向国内外的学生开设珐琅制作的课程,帮助更多学生理解和感受这种独特的文化技艺。与此同时,通过和北京京剧院达成合作,多语言翻译京剧的唱词、念白,在有效提升演出效果的同时,助推京剧经典走出去。未来,伴随5G的发展,全景沉浸式体验也将进一步打破国际文化传播在语言方面的隔阂。
围绕“非遗活态保护”这一话题,伊朗德黑兰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珍妮特·布莱克提出,非遗保护不仅仅存在于物理空间,在精神层面也同样重要,在进行城市非遗保护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两者的关系。在分享当地活态保护方式方法的同时,她也提出了一些在非遗活态保护中面临的挑战。比如,如何在移民的过程中,将不同社区、群体的文化和习俗保护下来?珍妮特·布莱克认为,如果国家能够在政策层面提供相应的支持,帮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互荣共生,就会有好的平台或是更多可能帮助人们去了解非遗以及非遗保护的意义。
活动期间,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世界文化技艺(龙子湖)交流中心宣告成立。蚌埠市委书记汪莹纯介绍,蚌埠将按照“传播、传承、教育、文创、文旅”五大功能定位,把文化技艺交流中心建成中华文化活态博物馆、东西文化融通的桥梁、文明互学互鉴的平台、提升国民素养的基地、展现真实中国的窗口。未来,交流中心将开展非遗传承、创意产业、时尚艺术、教育、电影等特色文化活动,推动世界文化技艺特别是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为各国文化产业的合作搭建桥梁,将其打造成一个“美美与共”之所。
“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需要通过广泛的文化沟通与合作来寻求答案。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前提。用文化的力量把各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在全世界掀起文化交流互鉴的新浪潮。”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名誉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表示。